竇靜姝告別劉榮后,便離開未央宮,坐著馬車返回長樂宮。
竇靜姝坐在馬車上,回想著劉榮最后的那幾句話,覺得劉榮的話中包含了其他意思。
在竇靜姝提出告辭后,劉榮并沒有留她。但卻反復叮囑她以后出門一定要帶夠下人,無論去哪里都不能自己一個人,跟前不留人。
竇靜姝想著自己在荷花池落水后,劉榮能夠及時救自己上來,當時肯定也在周圍,說不定還看到了是誰推自己的。
但以他的身份不但沒有告發兇手,甚至不放心自己,卻都沒有明說,只是讓自己注意,那推自己的人身份不一般。
而在長樂宮能夠通行無阻的,除了竇太后就只有館陶長公主母女了,其他的皇子公主以及后妃都是生活在未央宮的。
竇靜姝思考了一下,覺得竇太后不大可能是兇手,不說竇太后雙目失明,不可能一個人到荷花池。更何況要是竇太后想要自己的命,壓根不需要用這種方法。
同理館陶長公主要用這種方法害自己可能性也不大,自己這一世雖然有著翁主的身份,算得上長安城里面的頂尖貴女,但這一切卻都是因為館陶長公主才得到的,對付自已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女,館陶長公主壓根不需要這樣。
因此嫌疑最大的就是堂邑翁主陳阿嬌。
這倒不是竇靜姝沒有腦子,劉榮說什么就信什么,畢竟其實劉榮也有嫌疑。
劉榮出現的時間太微妙了,也有可能是賊喊捉賊。
但竇靜姝忘不了自己落水時,在水中看到的兇手的倒影,雖然沒有看到臉具體是什么樣子,可兇手身上的那套衣服竇靜姝卻牢牢記住了。
衣服顏色十分華麗,紅的耀眼。絕不是宮女這類人的能穿的,竇靜姝清楚記得陳阿嬌今天穿的就是這樣的衣服,劉榮的話不過是進一步加強了竇靜姝對陳阿嬌的懷疑罷了。
回到長樂宮后,竇靜姝先去長信殿拜見竇太后。還沒進殿,竇靜姝就聽到里面傳來了一陣說笑聲,知道館陶長公主母女也在里面。
竇靜姝進去一看,果然館陶長公主正坐在竇太后旁邊,而陳阿嬌則靠在竇太后身上撒嬌。
竇靜姝心猛然沉了下來,發現自己忽略了一個問題,要是害自己落水的真的是陳阿嬌,不但兇手不會受到任何處罰,自己還得裝作不知道是誰干的,省的陳阿嬌破罐破摔,直接明著動手,才能在館陶長公主府生活下去。
畢竟陳阿嬌才是館陶長公主的親生女兒,自己要是執意把這事鬧出來,陳阿嬌會不會受到處罰不一定,但自己在館陶長公主府卻尷尬了。而且陳阿嬌沒有了顧及,自己的處境將會更危險。
要是離開館陶長公主府,回竇家也不行,竇家雖然不是沒有人在了,但從來沒有人管過舞陽翁主竇靜姝,要不然舞陽翁主也不會一直把館陶長公主當成親生母親。
也不怪太子劉榮雖然覺得竇靜姝的處境并不好,卻也只能讓她不要離開人前,沒有其他辦法。
等竇靜姝身體好了以后,就搬回了館陶長公主府,而關于竇靜姝落水的事,雖然當時館陶長公主怒氣沖沖的去調查了,但卻一直沒有了下文。
竇靜姝心中幾乎可以肯定就是堂邑翁主陳阿嬌干的了。畢竟能讓館陶長公主為兇手隱瞞的,除了陳阿嬌,竇靜姝想不到還有誰有這個面子。
竇靜姝覺得自己的處境十分危險,雖然不知道陳阿嬌為什么要置自己于死地,但誰知道她還會不會再次出手。
竇靜姝甚至開始懷疑原主的死也有問題,要不然怎么會那么容易就甩掉院子里伺候的人,那么巧就能聽到下人在談論自己的身世,而且會因為區區一場風寒就喪了命。
雖然漢朝的醫療條件比不上后世,因風寒而喪命的也有,但原主有大漢朝最頂尖的醫者治療,不應該一場普通的風寒就沒能挺過來。
竇靜姝頓時覺得四面楚歌,一直憂心忡忡,但自己眼下卻只有四歲,身邊伺候的人又全是館陶長公主府的,不知道誰可信,不但無法可想,連滿腔愁緒都沒法對人說。
每天吃不好睡不好,人很快就消瘦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