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我馬上把這兩份工作辭了,后續那點錢我也不要了,不然你一萬只雞苗,我怕你虧死。”
唐行之笑了。
“兩份工作?你最近在干啥?”
“幫人培育各種烏龜,兼職給脫口秀寫稿子。”
“?給脫口秀寫稿子是什么?”
“現在搞脫口秀最厲害的那個,不是學農業出身的嗎?我就琢磨著,他行為什么我不行?現在試了一陣,發現我確實不行。”
“……”
“你呢老唐,這幾年鼓吹經濟,又有互聯網風口,不是說豬都能飛起來,怎么回老家搞養殖去了?”
“心不夠黑不夠狠,嘴皮子也不太利索,沒能賺到什么錢,現在就想有點自己的事業。”
“……那我前途看來不怎么光明。”
“來不來?”
“來!”
唐行之這些年沒什么好說的,起初能賺錢,把東西低買高賣,后來干的多了就不行了。
李麗賢這些年的經歷,就讓唐行之覺得有意思得多。
生化環材是四大天坑,其實吧,在學農的人看來,這四個挺好的……
學農的根本找不到工作,只有抱生物學的大腿,才可能找點活干。但要知道學生物的自己都找不到工作,又怎么會帶他們?
當然,也不是絕對沒飯吃,比如李麗賢當年干過一份工作,在正大集團的一處養雞場干活,學了點技術,剛好可以幫唐行之。
她之前是待遇太低不干了,早上5點起床,晚上10點睡,偶爾還要半夜起來除濕,工資居然就3500……
因為熟悉唐行之,知道他為人敞亮,李麗賢才愿意來試試。
只要設備買到位,李麗賢工作量就會直線下降。
學農也不是絕對沒前途,起碼國外大農場是有前途的,兼學個英語、日語,不一定出國工作,國內做個翻譯也挺賺的,問題是學不會……
聊天里聊著這幾年干過什么賺錢,李麗賢也有過高光時刻,某年在老師的指點下,幾個同學湊了20萬,養了草龜。
當時養一斤草龜成本15,成年草龜一斤才賣13,這看著就是個撲街活。
但做生意、搞種植、搞養殖,在這不規范的時代,就和炒股差不多,不會看一套產業鏈利潤多少,而是看有沒有選中那支爆紅的股票。
當時新聞說要嚴控中草藥,而烏龜里“龜甲膠”是草龜獨有……就這一波,他們幾個人賺了300多萬。
然后就是一路撲街。
他們的創業方式是不怕風險,追求高利潤,他們第二次創業是繁育龜苗……
搞養殖的是這樣的,先是靠這個賺到了錢,然后別人都知道了,就賺不到了,但可以搞種苗來賣給別人,收割一波。有些類似品牌搞加盟。
結果那年冬天太冷,龜苗死光了,他們虧了100多萬。
后來全國都知道了這種賣種苗的方式,他們就再也沒做起來,團隊散了,各自找地方混飯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