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棱堡容納不了太多人,常駐的守軍在1200人左右,其他防御力量則駐扎在岸上的軍營以及遍及河谷沿線二十余座城市的哨所中。
海嘯發生之前,尼斯克的軍營中大約還有1000名屬于步兵團的士兵,雖然軍營的地勢較高,但經歷海嘯之后還能收攏多少兵力還十分難說。
況且在對付海怪的時候,普通的士兵就算來再多也沒有什么用處。
所以,在棱堡飽和的情況下,科弗代爾少將給步兵團軍營的命令是前往尼斯克救援民眾。
警鐘敲響之后。
棱堡中所有駐守的士兵已經全副武裝進入戰時狀態,炮手們紛紛跑步進駐“棱堡”第二層的炮臺。
本來在南側海岬同樣布置著地上炮臺和一個小型哨所,但因為沒有棱堡的防御力量,此時未發一炮就已經被海嘯盡數摧毀。
北側海岬的“棱堡”實質上已經成了扼守入海口的最后力量!
四角棱堡共設置有32門重型火炮,每一角上都有兩門32磅炮六門24磅炮,因為有堅固的地基,固定炮臺上可以安放的火炮口徑可以更大。
雖然這只是一座作為入海口防衛力量的中型棱堡,哪怕從建成以來都沒有被來自海上的敵人攻到這個地方。
但這里仍然配制了八門只有在三級以上戰列艦才會配備的32磅重炮。
特別是在這個面對復數海怪的時候,他們將在軍械庫中存放的十門8磅小炮也通通運了上來,讓棱堡的火力再次增強了一層。
得益于棱堡獨特的設計,無論敵人來自哪個方向都會同時面對2-3個棱堡面,遭受火力網的灼熱洗禮。
于此同時,火槍兵也在兩個凸角堡之間的“中堤”上列隊,如果被海怪突破外圍大炮的火力網就需要以火槍發動近距離攢射。
就算火槍鉛彈和炮彈沒法比,但集火之下威力也不容小覷。
嗖嗖嗖....
還沒等潮水退去,士兵們剛剛各就各位,海怪們就已經被憎恨人類的本能驅使,向著棱堡發起了襲擊。
幸運的是。
出生不久的海怪們進攻起來絲毫沒有章法更不要提什么配合,有的在前,有的在后,有的莽著頭只管沖鋒,有的還在伺機而動。
這也給了“棱堡”能夠將其各個擊破的機會!
一條怪魚的速度明顯最快、腦子也最簡單,青黑色鋼鐵一般長長的軀體蘊藏著爆炸般的力量,輕輕擺尾便在海水中輕易借力,不斷加速。
以植根于血脈深處的捕獵本能忽而在左忽而在右,狂蟒般從水面上翻騰而來。
“裝,裝彈!”
棱堡上面對這條怪魚一側的炮兵們不禁喉嚨發干,長期在海岸駐守的他們哪里見過這種只在深海中活動的恐怖海怪?
體長超過八十米,長長的嘴巴里生滿了利齒,整個腦袋都被慘白的骨質甲殼包住,眼睛凹陷卻兇光畢露,看起來就跟長著一只骷髏頭的無鱗蛇。
骷髏與身體連接的地方生長著許多又粗又短不斷蠕動的觸手,好像美杜莎可怕的蛇發!
即使暫時還未進入火炮的最佳射程,一股殘忍嗜血的氣息已經撲面而來。
嘶!嘶!...
“開啟海妖之歌!”
少將的命令下達,開啟了“暴風角號”到來當天,就已經選定位置布置完備的新式對海怪武器。
哪怕“海妖之歌”的提前設置本就是為了應對可能的海怪來襲,但他們沒有想到會這么快用上,更沒有想到會用來對付這么多海怪。
海岬雖然是一塊突入海中的陸地,但旁邊卻是一處天然的深水良港。
雖然對大型種來說,除了制造出一個相對平面的戰場外,“海妖之歌”對它們并不具備直接的致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