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姆·奧蘭治將主席臺讓給了另一位,看起來人畜無害極富藝術家氣息的中年人。
如果艾文在這里,卻是一定能一眼就認出來,這正是“音樂與歌劇之神”麾下的那位“演奏家”施特勞斯。
他向這群富可敵國的大人物們優雅地躬身行禮,隨后以仿佛天生自帶蠱惑的嗓音將下一步計劃娓娓道來:
“我們下一步的計劃叫做《自由與民主之花》...”
議員們卻是聽得兩眼放光。
計劃并不復雜。
接下來借助跨國組織的優勢,他們將高調宣稱:
五年內給諸國二十萬家工廠提供貸款;培養三十萬工廠主、金融精英;提高各國人民的識字率;三年時間幫助各國培養超過十萬位優秀教師;在未來十年減少一半的文盲。
而對外支援又主要分成兩個方向。
一個是新大陸南方由尼曼斯特人、阿特利安人、阿奴瑪人共同組成的“金棕櫚聯邦”。
當然,對“金棕櫚聯邦”這個土地廣袤的潛力股提供貸款,卻不會把這些紙幣特意運過去,而是就地在低地共和國換成各種設備、物資...
既支援了兄弟國家,又提振了自身的經濟。
相當于是以“低地共和國”和“金棕櫚聯邦”兩國的國債,共同為“弗洛林”托底,讓這些“廢紙”一下子就突破了國門。
另一個方向則是源大陸上的諸多小國。
這些舉措聽起來個個都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想來沒有哪個國家會拒絕。
但與此同時。
“國家民主基金會”將打著民主、自由的旗號開始進軍,將報紙、詩人、歌唱家、政治人物、學生...通通變成帶路黨,鼓吹低地共和國現在的文明與富足。
說白了這些支援都是狗糧和飼料。
從政治的意識形態、經濟命脈、文化教育這三大方向出發,刀刀致命。
已經被暗暗掌控的“金棕櫚聯邦”相對還好一些,會慢慢“和平”過度。
當源大陸諸國的民眾各個欣喜,以為跟著這個新興的商業國家能夠發家致富的時候,卻不知道等待他們的將會是無邊無際的深淵。
因為當堡壘真正從內部被攻破時,就是“財富之眼”推動資本洪流橫掃一切的時候,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他們的經濟命脈,以永無止境的貪欲吞掉一切!
表面上人人都有神圣的一票,可以選擇自己中意的民主領袖,進而決定國家的命運。
而為了選票,民主領袖們上臺后理所當然需要拼命提升國民福利,為每一位選民謀福祉。
但是。
實際上“民主和自由”這玩意兒壓根就和富足沒有半毛錢的關系,最根本的問題依舊是有限的資源和無限的人口之間的矛盾啊。
“附議!讓諸國盛開民主和自由之花是我輩的使命所在!”
“附議!”
“附議!”
呵,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