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北縣。
超過法國寺一行人后,方濟澤又往前多趕了一段路。
直至感覺距離足夠遠,法國寺眾僧追不上后,他這才放慢腳步,不再運轉佛力趕路。
那樣消耗實在有點大!
所以直到第二天,方濟澤才趕到郭北縣。
剛進城,還是第一次來此的方濟澤都不用問路,就知道怎么去蘭若寺了。
他只需跟著街上提著供品、香燭的行人即可。
此刻的蘭若寺還不是兇名遠播的鬼寺,相反,它是周遭方圓數百里內最著名,也是規模最為龐大的寺廟。
香火之鼎盛,一時無二。
又值今日是三葉法會召開之期,所以郭北縣,乃至周圍縣城的信徒,紛紛趕來觀禮。
涌動的人潮,不僅將郭北縣縣城擠得水泄不通,便連郭北縣通往蘭若寺的道路上,也是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方濟澤跟著人群離開郭北縣,往東走了十多里地,又穿過大片古木參天的樹林后,便到得了一座不高的矮山下。
站在山腳,只抬頭瞧了一眼,方濟澤便忍不住直呼‘好家伙’。
只見,在山腳處,有著一條自山腳蜿蜒而上的寬大石階。
石階上,橫跨著一座由整塊大石雕刻而成,高四丈,寬三丈的巨大山門,山門正面,石制匾額上,則刻著‘蘭若寺’三個黑色大字。
越過山門,順著石階而上便可直達占據了整座矮山的蘭若寺的龐大建筑群。
這些建筑依山而建,鱗次櫛比,錯落有致,造型古樸。
只站在山腳眺望,便可感覺到蘭若寺的宏大。
寺中人來人往,香火鼎盛。
還有陣陣鐘聲不時傳來,給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
方濟澤站在山腳下,整了整僧衣后,順著人潮踏上石階,往山上走去。
片刻之后,順著石階到得蘭若寺前。
剛一站定,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青石鋪地的巨大廣場。
廣場上人聲鼎沸,摩肩擦踵好不熱鬧,正中則擺放著一高大的香爐,香爐中清香裊裊,不時有香客對著蘭若寺叩首后,將手中香燭紙錢投入香爐之中。
今日因為召開法會,所以寺內不接待信眾。
這些趕來的信眾,只能在寺外的廣場上,對著廣場另一頭一座高兩層,寬九丈,黃頂紅柱,分開三門的山門殿跪拜叩首,以示心誠。
山門殿屋檐下,掛著一塊巨大的匾額,上書‘蘭若寺’三個金字。
方濟澤邁步穿過廣場,到得山門殿外,準備穿過山門殿入寺,哪知卻被一個守在殿外的和尚伸手攔下。
“阿彌陀佛!”
攔下方濟澤后,這身披大紅袈裟的中年和尚,先是雙手合十對方濟澤行了一禮,然后才一臉和藹的說道,“貧僧蘭若寺知客,敢問大師從何而來?”
“從鐘臺寺來。”
方濟澤微笑回禮。
從這中年和尚的話中可知,他是蘭若寺的知客,而知客負責全寺接待事務,所以方濟澤想要在蘭若寺掛單的話,繞不開他去。
其實知客身為寺廟八大執事之一,一般不會到山門殿來的,而是會待在寺內客堂中,等手下的照客小和尚接待了前來掛單的和尚后,知客才會出來看衣缽戒牒,并詢問一番,最后才決定是否準許掛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