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司機開車上路,特別是坐姜苗苗這種剛剛拿到駕照第一次開車上路的新手司機的副駕駛,能讓人心態炸裂,直到靠邊停下,陳耀東下車時才暗暗擦了把冷汗。
后排的陪駕員同樣嚇出了一身冷汗。
還好。
還好沒有出事。
簡直能要人命。
把車開回店里,陳耀東征求姜苗苗意見:“你覺的怎么樣?”
姜苗苗說:“我覺得還行吧!”
那就行了。
陳耀東還有什么好說的,把價格砍到位,當場交了訂金。
然后給小張打電話,讓他連夜到省城來。
小張不敢耽擱,連夜買票趕到省城。
次日。
陳耀東把買車的事交待給他,帶著姜苗苗去見了郭振川一面。
對南山平原的調研和考察是一個系統的工程,老頭利用人脈發動了不小的力量,組織了十幾支專業的隊伍,從各個方面對南山平原進行可行性投資研判。
“我專門找了幾家有實力的生產滴管的廠子,讓他們進行一些嘗試,看看能不能把滴管的成本進一步降低,如果能把滴管的成本降到三百以內,灌溉成本就會大幅度降低。”
郭老頭信心滿滿道:“隨著工業生產裝備的不斷換代升級,工業產品的成本只會不斷的降低,規模化農業生產不但是大趨勢,也是國家農業政策的方向,占據先發優勢對大型農牧企業非常重要,可利用的土地資源就那么多,你不占別人就會占,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南山平原這種開發利用價值較高的大面積土地資源雖然不少,但卻是投資代價最小的,現在你要不占,等以后再想開發其他土地資源,可就不是一兩百億的事了。”
陳耀東笑著說:“民北市的地比景安還要多。”
老頭也不跟他抬杠,道:“是不少,民北的戈壁灘你想占個千萬畝都沒問題,可水從哪里來,戈壁灘下面全是石頭砂子,你要花多少錢去換土,你有一萬億嗎?”
“……”
陳耀東噎住了,這老頭還真不給面子。
除了國家,誰特么能拿出一億萬。
聊了一個小時,又跟著老頭去拜訪了下農科院的其他專家們。
最后還參觀了下農科院在省城的幾處科研基地,又漲了一波見識。
甚至被震撼到。
現代化的溫室大棚,無土培植大棚,還有設計成園林式的觀光溫室大棚,讓陳耀東看的大開眼界,一些固有的觀念受到了強烈沖擊,有種土包子進城的感覺。
除了現代化的栽培技術,陳耀東還見到不少稀奇古怪的東西,比如奇形怪狀的西瓜,紫色的玉米棒子,也不知道是怎么雜交出來的。
“這種紫玉米產量如何?”
陳耀東問陪同專家:“我在景安怎么沒有見過。”
老專家道:“這是新品種,主產地在國外,我們也是引進的種子,國內種的不多,只有一些地方有小規模種植,產量比較低,還沒法大規模種植。景安現在是國內最大的玉米制種基地,自然條件和氣候非常適合種植玉米,好幾個品系的玉米畝產都刷新了畝產紀錄,我們在景安也有個基地,不過受限于經費,一直沒能展開更深入的研究。”
陳耀東心里動了下,問:“需要多少經費?”
老頭臉色一喜:“能有個幾百萬研究就能持續下去了。”
陳耀東道:“這樣,興邦農業給你們捐助五百萬經費,不過相關的研究資料需要給我們一份,如果后續的研究能出成果,興邦農業可以繼續追加研究經費。”
老頭立馬點頭:“沒問題,這是應該的。”
陳耀東問:“聽說你們用美國人的種子種出了四千斤的畝產量?”
老專家點點頭:“那是選的最好的試驗田種的,畝株六千,才達到四千斤,強種方面我們跟人家比確實有差距,國內最高的單產在西疆農場,勉強到三千斤。”
陳耀東道:“景安有的農民種商品玉米小規模精耕細作也能有三千斤,但大規模機械化耕種就不行了,施肥管理跟不上,只有兩千左右,有機會得去西疆的農場看看。”
老頭深有體會:“是應該去看看的,西疆之廣袤沒去過是難以想象的,大規模的現代化農業生產可以說是走在了全國先列的,相比之下,咱們景安只能算是小農生產。”
省城待了五天,陳耀東覺得收獲不小。
特別是見識到現代化的農業栽培技術,眼界開闊了不少。
還專門和農科院的專家們探討了在景安推廣現代化溫室大棚的可行性。
可惜成本太高,推廣起來比較難。
而且對管理的要求太高,目前的農民素質跟不上。
別的不說,就那個電腦溫控系統,有幾個農民會操作的。
第五天時,小張辦完提車后續后,陳耀東才和姜苗苗回了景安。
晚上回家吃飯,陳爸說了個事情,二表哥薛丘明不干了。
陳耀東問:“為什么不干了?”
陳爸說道:“說是不讓炒菜,天天洗菜跑腿沒意思。”
陳耀東拍了下額頭,不干就不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