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層的建筑蓋的賊快,一個星期就能起一棟。
旁邊一塊地也在蓋房子,陳耀東瞅了幾眼,問王平安:“這是干的啥?”
王平安道:“別墅,鴻鑫地產搞的。”
“草,這也叫別墅?”
陳耀東道:“房子挨房子,這容積率是怎么通過審批的?”
王平安道:“開發商總有辦法。”
別墅的容積率很低,政府有相關規定,不是你想怎么蓋就怎么蓋。
基本上在0.2到0.5之間,這特么一個院子緊挨著一個院子,中間就一道墻,馬路目測不到五米,容積率雖然沒有高層高,那也是因為只有一層,實際上比高層還要擠的多。
別墅擠成這個逼樣,那還算什么別墅。
陳耀東問:“空的房子賣了多少年了都沒賣完,不家人敢蓋房子?”
王平安道:“拿了地捂著不動,市城也不愿意。”
陳耀東明白了,興邦農業不蓋樓撈錢,市里也不會管。
捂個十年八年也沒人問,本來就是補償損失。
可這些房企干嘛的,拿了地捂著不蓋房子,市里哪來的稅收。
再不蓋地給你收了。
有時候不是非要蓋,而是不得不蓋。
轉了一圈,才驅車去了三營。
郭老頭是個閑不住的人,公司有他辦公室,但沒事從來不在辦公室坐著,多數時候都在南山平原,那邊有幾個農業實驗基地,搞了好幾個實驗項目。
天熱的時候帶著一幫研究生田間地頭忙活。
冬天冷了,就到了三營。
三營同樣有試驗田,興邦農業現在的研究生不少。
這幾年接收了不少省農大研究生,農學研究生還不如個學工科的本科生,就業環境實在苦逼的沒法說,以前興邦農業規模小,大學生還有點看不上,現在已經是河西省規模最大的農牧企業,成了省農大的農學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就業的首選。
特別是興邦農業搞集資建房,不少外地的大學生和研究生都準備在景安安家了,房子太便宜,買房無壓力,家里稍微支持一下就能全款買房。
都不用貸款的。
上哪能買到這么便宜的房子。
買房安家才是第一位的。
到了三營,郭老頭正帶著研究生在大棚里研究一小片辣椒。
見陳耀東進來,就拉著陳老板給他介紹研究項目。
陳耀東一邊聽,一邊問:“你老人家還能干幾年?”
郭老頭道:“干到八十歲不成問題。”
陳耀東道:“你干到八十歲,讓那些年輕人干啥,我覺得你還是當好你的研究所所長就行了,給那些本科生和研究生多鍛煉的機會,他們才是未來的希望。”
郭老頭道:“科學研究沒有捷徑走,這些年輕人太嬌貴,農學的研究在地里,不是在辦公室,我還得帶著他們,不能讓他們坐在辦公室變成那些連麥子和韭菜都分不清的專家。”
“……”
陳耀東無話可說,也不打算勸了。
郭老頭是真正的專家,不是那種經常在電視上瞎B咧咧的專家,而是真正的農業領域的專家,河西的小麥種子的改良就有他的貢獻,這種純粹的專家現在已經很少了。
大多都在忙著搞學述交流和論文報告等。
真正守在田間地頭的,已經很少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