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里生意越發不行,去年就賺了十來萬。
玉米去年價格不行,才掙八十萬,寶馬開了快十年,三天兩頭的小毛病,凱美瑞到是還能跑,可也老的不行了,想換個酷路澤都沒錢換。
家產千萬的辛酸有誰知道。
還得兩年才能緩過口勁來。
陳國東問陳衛東:“衛東咋樣,有沒有想過自己干點啥?”
陳衛東道:“想過,上班沒啥意思,但不知道能干啥?”
陳耀東很驚訝,看了眼老二,問:“不想上班了?”
陳衛東道:“不想上了,但不知道能干點啥。”
陳耀東問:“回景安不?”
陳衛東道:“回景安也可以。”
陳紀東道:“回景安那還不好辦,想干點啥還不你哥一句話的事。”
陳耀東沒說話,自家人也沒謙虛的必要。
老二要回景安,想干點啥對他來說的確就是一句話的事。
陳紀東想起一個事,咂著嘴道:“媽的,蘇娜那女人還真能折騰,當初我咋就沒想到辦個小廠子,現在我家吃的醋和醬油都是她那小破廠子生產的,聽說去年賣了一千多萬,凈賺兩百多萬,現在是景安知名的女企業家了,誰見了都是蘇總,比當地主強多了。”
陳耀東道:“你只看到了人家的風光,沒看到人家擔的風險,說句不好聽的,這種食品工廠哪天隨便出點問題,或者市場有個大的波動,就撐不下去了,哪有你旱澇保收穩。”
陳紀東道:“人這輩子哪能沒點風險,我又不是沒擔過風險,喝水都可能被噎呢!”
陳耀東道:“想辦工廠就去辦,只要別找我借錢就行。”
陳紀東撇撇嘴,都是廢話。
不讓找你借錢,現在哪有錢辦工廠。
歡歡喜喜過個大年。
初一還是在大伯二伯家過。
初二走大姑二姑家,今年也不著急去保府了。
大表哥又上了一個小臺階,掛上了常務,急需要政績加分,奈何興邦集團只做基礎農牧業和超級渠道,不蓋加工廠子,想給他搞點業績可選擇的項目也不多。
商量半天,最后商量出一個菜籃子工程。
除了蔬菜大棚,仁固也確實沒啥好搞頭。
如果能把規模搞大,讓農民掙到錢,摘掉貧困帽子,也是大成績。
初三去舅舅家。
原本一定四口,這些年添丁進口,不知不覺八口了。
如果再加上姜苗苗肚子里還沒出生的,就是九口了。
也算人丁興旺。
舅舅和三個姨家這兩年生活也在變好,別的陳耀東沒法幫,但舅舅和三個姨都是種大棚菜的,照顧一下還是沒有問題的,這兩年又蓋了幾座大棚,忙不過來又顧了人干。
一年能掙個七八萬,大富大貴不可能,但家有余財還是沒問題的。
都買了小轎車。
興邦集團蓋的房子也給一家留了一套。
也算是小康了。
初四到三姨家,三姨念叨起了李蓉蓉的工作。
表妹李蓉蓉去年畢業了,在京城浪了半年,換了好幾份工作,充分體驗到了北漂的心酸和大不易,夢想和理想已經被現實磨平,想回景安找個工作。
陳耀東道:“去派出所,干上兩年輔警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