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后世再穿越來一個美食家,會不會來大唐餓死……
開始在葛陌村的時候由于村里本身生活拮據,連基本的口糧都不能滿足,
但是有獵戶張伍德的存在,隔三差五地配合寅生制作的木質捕獸籠,
整點兒山珍野味之類的,也算是逍遙快活……
但是到了周至縣,被任命為將作監少監和水部右員外郎當了西河工事的“監理”后,
整天在河堤上風吹日曬的,還時不時地受氣,
回到府上還吃請來的廚娘陳媽做的被寅生稱之為“豬食”的飯菜……
讓陳媽聽了后眼淚汪汪,豬哪里能吃的上黍米啊!
這個主子好難伺候啊……
不過后來這個官老爺在一邊親自演示了一遍他獨創的所謂“炒”的一種做法,
這讓煮了一輩子飯的陳媽大開眼界,
還可以這樣做菜的……
經過豬油熗炒之后的萵苣,放兩片西域辣椒,蒜頭切片,少許鹽巴,
鮮嫩可口不油膩,湯汁雖少但是口感甚佳,令人食指大動……
而用豬油提煉過后剩余的油渣,少許碎肉沫,加一點小白菜,
出鍋前撒上少許蔥花,做成的湯水更是美味……
嘗過官老爺親自下廚后的菜品簡直驚為天人!
比起她之前的一鍋煮,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簡直大呼過癮,怪不得這個官老爺說自己煮的菜是豬食……
經過首肯后,陳媽便將此做菜之法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這不寅生做了縣太爺之后,陳媽的日子過的更是滋潤!
過兩天也被寅生縣令大人邀請至西門廣場的空地去講授所謂的“廚藝課”!
大字不識幾個的陳媽這輩子做夢都不曾想到自己還有一天能夠當私塾先生授課的時候!
……
趙伯曾經本不是周至縣人,武德年間逃避戰禍,帶著自己的二兒子從榆次逃往至此,
兩人相依為命,曾讀過書,做過兩年的先生,經介紹來寅府做賬房先生。
后來寅生見趙伯為人老實,沉默寡言,
對于一些不理解不明白的事情從來不問,寅生讓怎么做就怎么做!
結果出乎寅生的意料,
就喜歡這種執行力強,少說話多做事的人。
趙伯深得寅生嘉許,便讓其索性做了大管家,家里的林林總總的一干奴婢和下人都交與趙伯打理。
趙伯的二兒子趙煥強身份也跟著水漲船高。
由于劉德之被活活打死之后,寅生讓陸仲賢家接手了這家采石場,僅安排了一名管家過來,
而實際采石場的管理者就交給了趙伯的二兒子趙煥強。
趙煥強從一開始在劉德之親戚手下的采石場勞工,
一躍而成為采石場的監工身份,樂得找不著北。
“爹爹,你說寅縣令大人為何要將那些閑散百姓召集到采石場做工,還要每日開支呢?就算不給錢糧,這些人也不會說什么,畢竟是縣令大人下令。”趙煥強不解地問道。
“你懂什么,強行讓百姓服徭役莫說寅縣令,就是刺史大人都不敢開這個口,況且這次并不是服役,而是雇傭。”趙伯說道。
“再者說百姓農閑時候,能被雇傭去做工,還有斗米可得,更是一舉兩得。百姓當然愿意去了!”趙伯接著說道。
“哦哦,原來如此,那縣衙糧倉內有那么多米給嗎?”趙煥強問道。
“縣令大人既然能做此決定,應該有大人的決斷,我等就不要亂操心,做好你自己的事!”趙伯說道。
“是!爹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