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大典結束之后,史從云還沒來得及走就被笑呵呵的魏仁浦拉住了,讓他去樞密院,說有好消息告訴他。
看老頭這么高興的樣子,史從云也來了興趣,好奇的隨他去了樞密院官署。
原本后天就要過年,現在百官都休息了,他們去樞密院官署時里面都沒人,連外面值守的士兵都早早回家去了,是魏仁浦自己掏鑰匙開門的。
跟著他穿過積雪覆蓋的天井,到了里面辦事的廂房,魏仁浦從眾多公文信報中找出兩份交給他。
史從云見老頭笑盈盈的看著他,還撫摸著他那李逵似的胡須,心里也十分好奇。
立即拿起來第一份戰報看起來,結果看了一下心里大喜。
戰報說的是今年十一月,邢州留后陳思讓以州兵出戰斗,在西山下打敗河東的偽漢賊軍一千多人,斬首五百余級。
當時北漢因為在在遼州(今山西左權縣附近)打不過昭義軍節度使李筠,被李筠打得損兵折將,節節敗退,遼州幾個縣都快丟光了,最重要的是遼州治所州城被李筠率昭義軍將士攻破,連遼州刺史都被抓了。
于是北漢想往南出兵,來一招側后偷襲,東出太行山扭轉局面,沒想到邢州留后陳思讓早有準備,他的斥候很早就在出太行山的山道中部署,發現北漢軍行蹤之后立即帶人在山口設伏。
北漢軍才出太行山就被伏擊,結果一千多人的軍隊被殺五百多,這可以說是非常大勝利的,這個殺傷比例很可觀。
史從云看后高興大笑起來,李筠雖然是個刺頭,對官家和朝廷很不恭敬,甚至敢囚禁朝廷派過去的監軍使,但打仗確實厲害。
其實這幾年來,周國一直是三面開戰,持續開戰的,只是戰爭規模不同。
主力戰場在南方,而太行山東側還在和北漢持續交戰,河北北面和遼國也時常有摩擦。
相比之下,和北漢的戰爭比和遼國的激烈多了。
遼國那邊這幾年來兩國多數時候是邊境沖突,但和北漢是持續交戰的。
高平一戰,雖然最后迫于遼國大軍救援,周軍其實走得很狼狽,因為怕被遼國大軍追擊,算得上全軍跑路,糧食輜重能丟的都丟了,拿不走的基本一把火全燒,因為官家也很清楚,遼國大軍一旦到了晉陽,稍有不慎他們可能全軍覆沒在河東。
但是高平之戰的前半段,北漢軍損失過萬,主力精銳幾乎盡數被消滅,北漢一蹶不振是肯定的,如果不是怕遼國再次越過雁門關從代州南下增援,滅北漢其實已經沒難度了。
只要中原大軍圍困晉陽,城池再堅固都只是問題,不行就像圍壽州那樣,圍到城里彈盡糧絕他們肯定要投降嗎,壽州數萬大軍,數萬民夫圍困一年多,還不出城破了。
關鍵在于壽州在淮南,遼國沒法插手,而遼軍要南下晉陽太容易了,如果長時間屯兵晉陽,遼國大軍必然南下救援,到時他們里應外合,攻城大軍就危險了。
所以北漢亡不亡從來不是北漢能決定的,自從官家高平打了一場漂亮戰之后,北漢已經沒有和中原對抗的資格了,關鍵在于如何讓遼國不敢插手北漢。
大周采取的辦法就是蠶食,大軍不管他,但邊境上的將領則不斷出兵,時不時打擊它,而北漢精銳多數在高平之戰中損失殆盡,李筠等人都是悍將,北漢抵擋不住這種蠶食。
這種持續不斷的小規模的戰爭,遼國也不可能勞師遠征,勞民傷財的派大軍來救援。
不得不說,這種決策是十分高明的,史從云也佩服大周的宰相和官家在這件事上的決策,特別是王樸的戰略眼光。
集中兵力去打南面好打的國家,不斷擴張領土和人口,還能獲利,向北則對北漢不斷采用局部戰的方式蠶食它,不斷削弱,讓它疲于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