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軍之后開始向西面扼守山路,以防止西面可能的北漢或者契丹援軍。
同時下令,讓昭義軍節度使李筠派兵,向西派出重兵把守榆社縣,武鄉縣,梁侯驛,完全阻斷西面從晉陽往東的道路,讓北漢或者遼軍沒有可能進入河北,包抄他們的后路。
下令趙匡胤率虎捷軍一軍精銳人馬向西北馳援滄州,以保證韓通疏通河道時不會被契丹人騷擾。
同時命令河中節度使往北屯兵晉州附近,既威脅北漢,同時嚇唬他們不敢往東出兵。
各種詔令都在當天經過樞密院,中書、尚書、門下長官簽署,隨后快馬加鞭發往全國各地。
史從云感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郭榮和趙匡胤挺像的,他們打仗都是精于算計,會做縝密的安排,而到趙匡胤更進一步,甚至沒打之前會把敗局先想好,如果戰敗如何善后,如何妥善撤離等問題都要安排好才打。
這和后來頭腦一熱就臨時決定要打遼國的趙光義完全是兩回事。
在大戰的部署上,官家和他們商議了很多,做了非常細致的安排,即便他可能在禁軍接連勝利下有些膨脹,這份計劃可行性很高。
先讓韓通疏通滄州往北的水道,派趙匡胤帶兵保護他和民夫的安全,隨后讓李重進和李繼勛帶河陽兵和虎捷軍在定州阻擋可能從太行山中孟州放向來的援軍。
令李筠堵死遼州西面的太行山道,讓北漢兵或者遼兵不可能襲擊他們后路。
同時令河中節度使帶兵北上做出佯東,牽制北漢,讓北漢不敢輕舉妄動。
這種種舉措保證了面對任何一種變數這場戰都可以打下去,北漢如果援助西面有阻援的安排,遼國如果想從他們側背襲擊也有安排和堵截,即便不成功也能讓大軍知道消息,及時南撤,避免被包抄。
北面則在開大前盡量解決后勤問題,保證開戰之后后勤不會成為大軍作戰的累贅。
這種部署和后來的趙匡胤打李筠,打南唐、北漢等的風格很像,在這樣的縝密部署之下,即便出現意料之外的情況或前方戰斗不利,也能保證大軍及時回撤,而不會像高粱河車神那樣一瀉千里。
有了官家這些精密的調度,把后路都鋪好了,史從云又覺得勝算大了一分。
而且他還給官家建議屯兵兩萬在澶州,這是為最壞的情況準備的,那就是前線戰斗不利,有斷后部隊,官家不但同意,還準備親自帶兵坐鎮澶州。
這些縝密的部署,只要李重進、李筠、張永德、李繼勛、趙匡胤能執行下去,意味著他只用想著正面戰場上如何和遼國打,所以的意外情況和側面戰場都無須擔憂。
這種情況治好了史從云的失眠。
四月中旬,李重進離開京城時,史從云請在到黃河邊上去送行,關系不好歸不好,他還指望李重進給他守好側面呢,不然他的戰沒法打。
有求于人只能厚著臉皮去了。
李重進沒說好話也沒說怪話,之在馬背上道,“官家交代的事某定會做到。”
說完就轉身上船去了,河面風很大,船也很快消失在視野中。
.......
到五月,史從云的五萬大軍已經集結準備完畢,聲討遼國的檄文也發出去幾十天了,是時候出兵了。
(明天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