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拱也道:“官家,或許可以先讓馮繼升去地方為防御使,或提拔其到兩司........”
史從云心里一笑,他要的就是直接從他的機要司提拔到樞密院去!以此來分軍權,如果還是老路子,等于把馮繼升送進老的軍隊系統,那還有什么意義!
史從云抱著小黃花,接著酒勁直接擺手道:“這件事朕意已決,諸卿很多人都跟馮繼升打過仗,知道他的本事和功勞,讓他進樞密院不為過。”
眾人一想,不少人也點頭同意了他的說法。
且不說幾年來在滅南平、武平,伐契丹大戰中火器的起的重要作用,在今年年初伐蜀大時候,神火軍即便火炮沒用了,可一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造攻城器械等,都立下重大功勞。
這些馮繼升是有大功的。
頓時也不好反駁,只能點頭:“官家所言有理。”
“馮繼升的功勞不小,破例也行.......”
“.......”
慢慢的,也沒人反對了,史從云很滿意,他今天請這么多人了來射兔子吃肉,為的就是這件事,他提拔馮繼升為樞密副使,也不是因為看重其才華,為的就是這個“破例”,要的就是這個開頭。
.......
到冬月十五大朝會上,史從云隆重公布要提拔馮繼升為樞密副使的消息。
朝堂上引起巨大方向。
因為權力能夠穩固是有固定框架的,死亡并不能破壞權力結構,因為有人死了就有人會頂上。
文臣是科舉或推薦,然后走地方,中央,到各部,進入翰林院再到宰相班子的路子。
武將則是地方和中央禁軍,然后都是各級指揮使往上,到團練使,防御使,節度使這樣的高官,再到兩司,樞密院的路子。
這些權力結構是數百年來君臣之間不斷適應和相互妥協的結果,文武百官和皇帝默許的,即便皇帝再喜歡某人,這些程序也要一步步來,否則就會讓官員們不滿。
這是君臣之間的默契,所以先帝郭榮想要把魏仁浦從武將系統的樞密使變成文官系統的宰相時才會引來滿朝反對。
而如今史從云更是重新開了一條路子,不走兩個權力框架,直接把馮繼升從他的機要司近臣,一下提拔進樞密院。
這一下自然引來很多人的不滿,所以當天朝堂上,不少官員都站出來說了不少道理,希望他收回成命。
這些官員文武都有,但多數都是六部官員,大多數都官職都不高。
史從云安靜看著,心里明白他們的心思,大概是想自開個口,到時侍衛司,殿前司,樞密院和中書門下的那些大員就會跟進吧。
畢竟這是涉及全體文武利益的事情,如果皇帝可以直接把一個自己機要司的近臣提拔為頂層高官,而不走原先的程序,對現在的所有文武官員都是威脅,這原本該是屬于舊官僚體系的位置。
不過情況很反常,有人開頭之后,侍衛司和殿前司的高級將領,樞密院和中書門下宰相們,居然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說話,而是都默許了。
這下可把一開始站出來說話的幾個官員嚇得不輕,站在大殿上都抖起來了,不知道是因為天冷還是別的。
史從云在上面看著心里暗爽,同時再次覺得自己真是聰明絕頂,還好他想到這背后的利益關系,早早設法把兩司,樞密院和中書門下全搞定了。
否則看今天這架勢,有不少人帶起話頭,到時兩司、樞密院和中書門下的高官和宰相們出來站臺,他是皇帝也不敢違背這么多人,既丟了面子,失了權威,也堵死了他以后這么干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