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不奇怪。
一些大型的互聯網企業,的確有時會開發一套自己的內部業務通訊軟件,以前主要是安裝在電腦上面。
現在變成手機,不稀奇。
畢竟。
同為競爭對手,用別人的,不可避免擔心企業機密通過聊天泄露。
如今,公司大了,這樣操作很正常。
很快,安裝完畢。
注冊界面很簡單。
1.工號
2.本機號。
填完后,便是密碼設置,大家快速完成。
登錄進去后,發現功能簡單。
不。
是極其簡單。
除了加好友,組工作群,發信息,就沒別的功能了。
“。。。”
好吧!
有這些也就足夠了,反正只是工作用途,平常其他生活交流,公司沒有強制要求,依舊可以用企鵝號。
。。。
就這樣,微信低調‘上線’。
不。
應該叫悄然面世。
因為第一步并非開放給外界用戶。
店內。
關注了一下后,舒甫便繼續手上的工作,沒有一上來就去硬鋼企鵝號,不著急,先繼續茍上一段時間。
一來,讓領航多發育一會兒。
二來,便是等著對方犯錯誤。
對企鵝。
舒甫可是知道,它有多難纏。
憑借企鵝號,現在幾乎沒有對手,曾看過一篇分析,一零年是企鵝最后一次有機會可能被超越的年份。
第一,移動互聯網的興起。
第二,也是那場著名的二選一,口碑炸裂。
再往后。
就難了。
因此。
舒甫也是在等,等智能手機的市場普及度。
畢竟,微信是基于智能手機,而企鵝還覆蓋了功能機市場。
一旦推出。
其反應過來,最快一個月,立馬就跟進。
舉個簡單的例子。
如領航,若只賣了一千萬部,而新增智能手機市場是一億的話,就代表未來要和企鵝競爭那九千萬用戶。
那九千萬現在還沒智能手機,安不了微信。
而如果。
再等上一些日子,領航占有三千萬部的話。
那么,所需要爭奪的市場,變成了七千萬。
四千萬。
甚至達到五千呢?
爭奪的市場,就只剩下了五千萬?
不。
規模效應。
一旦某類APP用戶,超過一定比例被拿下,其就已經具有強大的用戶粘性,剩下五千萬,會自動靠攏。
因為其增長,不是瞬間出現的。
可能一天一百萬。
一百萬對五千萬。
一看。
周邊五十倍于自己的人,都在使用。
自然而然,就逃不了。
因此,舒甫才沒有在智能手機普及度還沒達到預期的時候,就去和企鵝號硬鋼,免得給自己增加難度。
茍一波。
不著急。
等到對手犯錯,各種時機也成熟,再強勢降臨。
為了迷惑一下外界。
現在的微信,功能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慘不忍睹!
就如今日頭條一樣,目前根本不存在推動算法,僅僅是一種新聞的展示,大家都以為是做新聞門戶的。
公司內部也是這么以為。
但。
一旦時機成熟,可以一夜之間,全部功能上線,一舉定乾坤。
和微信一樣,頭條也在等領航的銷量上去。
有人說:現在領航不是一家獨大嗎?已經可以玩規模效應了。
呵!
只能說:想多了。
現在市場上雖然沒有同性能競爭者,但有很多低性能的。
不說國外了,國內就有酷派魅族等一大堆智能手機廠商。
零七年蘋果3上市后,就開啟了智能手機時代。
到現在。
三年了!
領航僅僅是在下一代高性能應用智能手機占優,并不是唯一廠商,所以,得一步一步來,穩一點的好。
該是咱的,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