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受此影響。
一時間,國產之光的名頭,掛在領航頭上。
但很快有不同聲音。
“國產之光?領航也配,全是外國的部件,只有一些非核心部件是國內生產,這樣的產品,你說國產?”
“就是,貼金不能這樣貼。”
“除非所有零配件都是自己的技術,我才認其實國產。”
“沒錯。”
“。。。”
有這樣想法的人不少。
只是,面對這些言論,并沒有引起多大的波瀾。
“全自產?你在開啥玩笑的呢。”
“就是啊,短期內根本沒可能。”
“不能強人所難,如果照你們這樣說,國內就沒有什么電腦能夠稱之為國產,全部都用了外國的零件。”
“照這個標準,咱們有多少是國產貨?”
“即使是華為也主要做設計,幾乎所有產品上,都有外國公司的配件。”
“真要算,你喝的飲料,其生產設備都有可能是外國的,就連高鐵,加工設備也有外國的,這怎么算?”
“就連你每天吃的油,有多少不是外國進口?”
“還有藥物、醫療器械......”
“。。。”
這一攪和,總感覺哪里有問題,但卻讓人有點啞口無言。
的確,要說起來,國內的電腦有哪個是零件完全自產的?還不是買國外的配件。
從上到下。
從里到外。
國產電腦,深究起來,一直都是一個偽命題。
如果照這樣說,連種的糧食用的很多化肥,也是用的外國生產線制造,那你說,吃的飯是不是國產的?
這樣子瘋了一樣的殺下去,就沒完沒了了。
就這樣。
輿論整個被帶偏。
。。。
就在網友們討論國產問題的時候。
領航科技總部。
臨近年底,各種總結,大家忙得不行,但一個個都干勁十足,十分期待著自己今年的年終獎會是多少。
截止到上個月底。
領航全球銷量突破六千五百萬部。
加上其他產品和服務。
總營收超過五百五十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就是三千六百多億。
民企第一,妥妥的沒人可以和領航搶。
榮譽!
巨大的榮譽。
身為一份子,感到很驕傲。
僅僅一年。
才一年啊,公司就做到這樣的水平,雖然有借著風口才上天的意思,但可以站在風口,也是一種本事。
“你們說,董事長會拿出多少來發年獎?”
“不知道,應該不少。”
“沒錯,相信董事長。”
“。。。”
三千多億的營收,由于三免兩減,利潤破千億。
盡管投入大,五百億砸產業園,還投資了不少科技公司,但剩下的也是一筆大數字。
這個年好不好,就看舒甫了。
。。。
面對員工們的期待,舒甫當然不會吝嗇。
當然。
也不會太不把錢當錢,決定年終獎的總額是五十億人民幣,全球三萬多員工,平均下來一個人十來萬。
多?
的確是多。
但賬上還躺著八百五十億,剛好是零頭。
這樣的底氣,著實可以這么壕。
為何會有這么多?
雖然產業園開建,但是按進度付款,至于那些投資的公司,主要還是使用從各大投資季候融來的部分。
等于說,大部分利潤還在賬上,沒有動。
事實上,由于供貨商三個月賬期,領航手上的資金總額是這一倍,只是應付部分顯然沒必要統計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