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基坑,成型!
不完全是淺基坑,還有一些很深的,直接挖到底,然后鉆巖。
畢竟是聯邦的首府。
大部分建筑都不高,二到六層,但總得有一些可以撐門面的標志性建筑,作為地標,也算是一個奇觀。
得大。
得高。
得奇。
總之,絕對得亮眼。
篩選了不少設計,舒甫終于確定了一個,高度一千二百米,造型不錯,若是在地球,絕對是第一高樓。
其源于避難星的一個方案,原先設計高度只有八百二十米。
舒甫嫌小,直接拔高四百,技術上不存在問題,成本上不存在問題,這兩項沒問題,一切就都容易了。
。。。
一天一夜,基坑完成。
接下來的日子,舒甫是相當的充實。
硬化基底。
綁扎鋼筋。
澆筑基礎。
......
足足十天,才把整個區域的建筑基礎,完全搞定,歷經一個月,終于,這座城市,可以冒出地平線了。
接下來才是麻煩的地方。
舒甫從未低估其中復雜。
地基還好。
橫平豎直。
上部結構就復雜了很多,需要大量的支模。
柱子。
主梁。
次梁。
樓板。
樓梯。
......
一個個的,還得綁扎鋼筋,房屋一層的地板,直接澆筑混凝土就行了,但是頂板內部還得走各種管線。
內外細節,真心能讓人看得頭疼。
一咬牙。
干!
自己攬的活,當然得要做完,要像是地球那樣,用木模板或者組合的鋼模板,還得搭設各種鋼管支撐。
顯然太復雜,舒甫直接舍棄了這方案。
行!
既然自己來,就用擅長的方式---扣!
利用源的吞噬性能,直接對整塊鋼鐵,摳出梁板柱的模型,只要精神力定位好,前后也就是幾秒的事。
說做就做。
十分鐘后。
咚!
一個建筑基礎的上方,出現了一個大型鋼模,細細看,一體成型,所有梁板柱和各種預留孔全都無誤。
沒有密密麻麻的鋼管。
緊接著。
柱子鋼筋一根根落入柱孔。
主梁。
次梁。
樓板。
樓梯。
鋼筋依次到位,塑料管線預埋也幾下子搞定,最后便是澆筑,大量的混凝土從天而降,灌入各個孔中。
舒甫站在樓板上,蹲下,手輕輕觸摸著鋼膜。
瞬間,一股震動的力量,讓里面混凝土輕顫。
當意識能作用現實之后,把混凝土震動密實,算是剛會不久的一項小作用,收回手時,整個樓面一平。
整個平整度,誤差不會超過一毫米。
搞定!
去下一個地方。
由于工序復雜,即使材料充足,且熟練度增加。
平均也得十分鐘才能完成一個建筑.....的一層,這對設計百萬人口規模的首府主城區來說,著實是慢。
完全建成,若是單單靠自己一個人,少說得一年。
別看前期基礎施工速度逆天,但后期才是麻煩事,主體完成,還有大量的裝修裝飾工程,在等著他呢。
得!
還是尊重現實。
本來也沒打算全部一人弄,這幾天先把道路修通,一些貨場建立起來,早已安排好的工人,也該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