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中元節,佛教又稱盂蘭節,民間俗稱鬼節。
所謂的鬼,在最早的文字中,是一個會意字,在“人”上面,加了一個像是腦袋的東西,意思是說,像人的怪物。
之后,在禮記里,對這個字有了第一次正統解釋: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然后還有補充:庶人庶士無廟,死曰鬼。
就是說普通人死后,沒有香火廟宇供奉,就成了‘鬼’。
說文解字里,對鬼的解釋更加簡單清楚:人所歸,為鬼。
除了最早的象形文字外,絕大部分正統典籍對于鬼的解釋,都談不上恐怕、玄幻的概念,就是人死之后成為的另外一種‘物質’,
就好比水果發酵成為酒,水蒸發成為氣。
直到各種宗教開始盛行后,才對‘鬼’附加了形形色色主觀的、神秘的光環。
相傳,每年七月一日,地獄之門打開,陰間的冤魂厲鬼會來到人間,獲得短期的游蕩,可以堂而皇之的享受供奉血食,整個月都稱為鬼月,對于活人十分不吉利,不適合嫁娶、搬家。
七月十五日,地獄之門打開最大,群魔亂舞,百鬼夜行。
這一天,民間會拜祭招魂,燒冥錢元寶、紙衣蠟燭,放河燈,做法事,以祈求祖宗保佑,或超度亡魂,化解怨氣。
總之,這是最容易撞邪的一天,在這一天里,尤其是凌晨,陰氣最旺盛,所有的邪魅之物,都會法力大增,或者誘發狂性。
林家俊不讓大喪出去鬼混,除了防止撞邪之外,也怕這一天陰氣太重,大喪出什么問題。
自己身上陽氣煞氣都足,大喪畢竟算是‘熟鬼’,跟在自己身邊,問題就不大。
不過呢,人間太平,久而久之,老百姓的生活住行,也并不會真的因為鬼節受到太大影響,除了這段時間,街頭隨處可見燒紙、打小人的阿婆阿公之外,整個港島民眾的生活并未受到太大影響。
好比此時,夜晚街頭,一個長得如同人型猿猴的侏儒矮個男人,走在川流的人群之中,
雖然長相難看,但穿著打扮卻十分的講究:一身洋裝筆挺,手中還拿著一把幾乎和他人差不多長短的大黑傘,
港島這個地方,什么樣的奇葩人都有,從旺角一路走來,路上行人并未因為他的殘缺而對他有什么別樣的目光,只有幾個玩滑板的無知年輕人從他身邊經過的時候,故意加速,嚇唬了他一下。
“矮子,這么晚打扮的好似吸血鬼,出來嚇人啊?”
“滾回家吧,死侏儒!”
即便被年輕人無禮的謾罵,矮個男人也沒有生氣,只是盡量躲開這些被荷爾蒙沖暈頭腦的叛逆青年。
相反,在一路上,矮個子男人還做了好幾件好事:比如幫助賭錢輸了被打的落魄男叫警察,攔住了一個不看路過馬路差點被車撞死的老八婆,勸阻了一個準備打劫的爛仔,
可這些人,事后非但沒有一個感激他,反而還怪他多管閑事。
矮個男人依舊沒有生氣,看見能幫手的,依舊上前幫忙,
每做完一件好事,他就拿出小刀,在傘柄上刻下一道痕跡,
黑傘的木枝傘柄上,已經密密麻麻的全是刻痕。
只有一個大巴司機,看他錯過了班車,好心免費送他去旺角。
“多謝你。今天是八月半,早些回家。”下車之前,矮個男人摘下禮帽,好心的對司機說。
與此同時,用手中的大黑傘,傘柄隨意一勾,勾走了一個一直躲在司機身后,臉色蒼白的小男孩。
司機愣了一愣,只覺得整個人輕松了許多。
再回頭看,矮個男人已經不知去向。
在幾十米開外的一個小巷口,矮個男人揮揮手,讓那只沖他齜牙咧嘴的小鬼趕緊躲開,一邊摩挲著傘柄上的條條劃痕,喃喃自語:“好事不怕做,多多益善,盡量做嘛,總有一天能做滿。”
剛走到一個小巷口,黑漆漆的巷子里忽然沖出來一個身材火辣,打扮妖艷的旗袍女郎,一下子撞在他身上。
“小姐你沒事吧?”矮個男人連忙扶起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