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
夏帆深吸一口氣,緩緩睜開眼睛。
周氏情歌,一如既往地難唱,調一直那么高,而且節奏很難抓,真的非常考驗嗓子,以及你的唱商。
“剛才的情緒應該到位了,狀態也不錯。”
夏帆像四周望去,有人給予了熱烈的掌聲,也有人神情淡漠,不為所動。
他覺得自己唱得不錯,但效果與當時現場唱《燕京燕京》有所不同,那一次幾乎是滿堂喝彩。
看來這首歌有人喜歡,有人沒感覺。
夏帆又觀察了下滕濤的表情,這位40多歲的中年男人只是淡淡地拍了拍手掌,沒點頭,也沒搖頭。
看來這一首《軌跡》,并不是他的菜。
如果還是這家伙大權獨攬的話,多半會逼著自己繼續改歌。夏帆心里一樂,覺得自己的計劃實在是太明智了。
其實退一步講,《軌跡》這首歌所表達的意境,是提符合女主在劇里前期的心態。
發現男友劈腿時的震驚,以及傷心;分手失戀后,痛哭流涕,喝酒買醉。
明明心里難受的要死,還偏要假裝堅強,單身快樂的樣子。
如果在這些畫面的基礎上,再配上《軌跡》副歌部分,以及后續的幾句悲傷歌詞,其實非常有畫面感。
夏帆又細細觀察了一遍,發現被這首歌曲打動的,基本是一些比較年輕的人群。
因為有經歷,心里才會有共鳴。
以后會來電影院看《失戀33天》的群體,基本以年輕人為主,他堅定地認為這首《軌跡》會受到年輕群體的歡迎。
至于神情淡漠,哪怕是拍手也在敷衍的,基本是一些上了年紀,如40多,50多的人群。
或許他們經歷過,但時間是最好的過濾器,10余年,20余年漫長的歲月,可能會將這些刻骨銘心的疼痛感,慢慢淡忘,直至消失在時間的長河里。
所以那些無法引起共鳴的中年群體,表現出淡漠臉色,也是情有可原的。
不同年齡段的人是存在代溝的,這玩意不是想要彌補就能彌補的。
有幾個因為拍戲相熟的年輕工作人員,走上前有些紅著眼睛說道:“夏帆,剛失戀的人真不能聽這歌!”
“我鼻子酸。”
“糟了,因為這首歌,有些快要淡忘的記憶又出現了。”
身為女主的孟雪,遠遠站立看著舞臺上的夏帆,目光里閃過異彩。
“本來這么低的片酬,因為夏帆的關系還得賣力出演,覺得有點虧,但聽了這首歌曲后,發現他真是有才華,這一次合作也不虧……”
……
夏帆下臺后,滕濤上臺高歌了一首激情澎湃的歌曲,但真正關注的人寥寥無幾,不過掌聲熱烈。
“他唱得真一般,也許他覺得自己唱得不錯吧。”
看著導演在舞臺上自信十足地演唱,夏帆有些無奈地想著。
滕濤下臺后,還自戀地問夏帆:“怎么樣,我唱得還不錯吧。”
“滕導唱得不錯!”夏帆附和了一句。
你沒發現唱歌的時候,大家都心不在焉,至于為什么掌聲熱烈,你心里沒點逼數嗎?
“小夏,你那首歌……”滕濤猶豫了一下。
“騰導,說話算話啊。”夏帆提醒了一句。
“我個人不太喜歡,不適合我的品味。不過當主題曲是夠了,我也沒指望能來一首金曲啊。”
夏帆默默搖頭。
果然有代溝!
好在吃完散伙飯,這部戲已經正式殺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