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鴉這時候倒是沒笑得那么夸張,只是會心地翹起了嘴角。
作為一個審片多年的老油條,他的笑點比較高,知道這只是個故意為之的搞笑場面而已。
但真正讓他有些驚訝的是,電影居然用這樣的方式來把楊家的七個兒子給介紹了一個遍。
從六郎開始,每個哥哥都被七郎作弄了一下,短短一幕鏡頭,卻把人物的形象展現得相當清楚。
寒鴉清楚地體會到了,七郎調皮搗蛋、愛玩愛鬧;五郎性格沉穩,非常刻苦;四郎很驕傲,有點小自戀;三郎的書卷氣很重,滿口之乎者也;二郎是個話癆,嘴皮子賊溜;大郎是個憂心忡忡的中年危機癥患者……
咦,數不太對,好像落了誰?
算了,不重要……
十幾分鐘過去,寒鴉驚訝地發現,《楊家將》的打開方式跟自己想象中的不太一樣。
他本來以為這會是一個很正統的歷史演義,整體基調會非常嚴肅而沉重。
但事實上,故事節奏很快,氣氛輕松愉快。
寒鴉明白,這大概是想要“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在最后楊家將全軍覆沒的時候讓觀眾更難受。
然而電影和電視劇不同,電視劇很長,觀眾看完全片,往往會對劇中的人物有感情,因此特別接受不了悲劇結局。
但電影恰恰相反,反倒是悲劇更加有記憶點、能引起觀眾強烈的共鳴。
而且,“楊家將”的故事觀眾們耳熟能詳,實際上觀眾早已對最后的結局有了心理預期,并不會覺得無法接受。
大家來電影院看的,就是來感受這種悲壯情懷的洗禮的。
此時,電影中的故事仍在繼續。
皇帝決意征遼,任命當朝太師潘仁美為總帥。
他裝模作樣地擺下擂臺,招募先鋒軍統帥,實際上暗地里是為了讓自己的兒子潘豹嶄露頭角。
楊繼業千叮嚀、萬囑咐,叫自己家的兒子們千萬不要去跟潘豹爭帥印,但其他人也就罷了,楊七郎這種性子,怎么會聽?
父親前腳剛走,他后腳就翻墻跑了出去,要去奪帥印的擂臺邊去湊湊熱鬧。
此時,剛剛輕松愉快的背景音樂已經停掉了,但畫面的色調依舊相對比較鮮亮。
楊七郎來到擂臺下,看著潘豹在臺上“大展神威”、三拳兩腳解決了若干個雜魚,氣得不行。
“這也就是咱爹不讓我上擂臺,”他擠在人群中,跳著腳、指著潘豹的鼻子怒道,“看你爺爺我打不死你!”
這時,鏡頭給到了臺上的潘豹,放映廳中頓時又想起了一陣低低的笑聲。
“哎呦我去,潘豹居然是唐溢演的!導演選角鬼才啊!”
“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那許臻一會兒豈不是要把唐溢打死了!”
“這一對可以可以,不行了,好期待后續有大手子把這段做成剪輯!”
周圍人聽到這陣議論,不明所以地問道:“唐溢怎么了?他跟許真有什么過節嗎?”
“過節倒是沒有……”他旁邊的同伴一本正經地解釋道,“但是,你沒看過《三國》嗎?”
“這是孫策和周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