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戰略投資部總監的話,張永豪笑了笑。
然后他說道,“也不要這么說嘛。”
“陳總不管有多少股份,都是咱們公司的一份子。”
“我們不能因為他股份的多少,就變化對他的態度。”
“況且,20%也不少了。”
他道,“已經到了可以參與到董事會決議,召開股東大會的程度。”
“所以....”
他淡淡的說道,“咱們還是要慎重對待他。。”
張永豪話雖然說的漂亮,但是從他那平淡的態度來看,其實他的想法和投資部的總監一樣,都不太在意陳言手中的股份。
畢竟,他是公司最大的股東,而且管理層持股超過了50%,其他的股權也都分散,沒辦法形成合力,對他產生威脅。
整個公司就是他的一言堂。
他想做什么,就可以做為什么。
其他那些手中擁有股份的股東,在他的心中,那只是來抱著自己大腿,爭取財務自由家伙罷了。
他并不需要太過在意。
像是國內其他幾個互聯網財團的掌舵人,又有幾個在意股東們的想法?
不都是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嗎?
比他做的過分的,有的是。
在場的,大部分都是張永豪的死忠和嫡系,聽出了張永豪的態度以后,大家也就對陳言更加的看不上了。
有一個副總,還主動開口說道,“其實,當初咱們吸納陳總成為股東,都是因為機緣巧合。”
“陳總對咱們能提供的幫助,也只有現金。”
“他并沒有其他方面的資源,可以給公司幫助。”
“所以,咱們就把他當成一個普通的投資人就行了。”
“其他的事,也不需要和太過于考慮他的意思。”
“畢竟,他不懂互聯網,也不懂咱們這種人工智能高科技。”
“讓他瞎指揮,公司也就完了。”
其他幾個人也紛紛附和。
顯然,沒有太多底牌、資源的陳言,在他們看來,就是一個只能提供現金的奶牛罷了。
需要現金的時候,談一下。
當拿到現金,沒有了其他的需要以后,就可以扔在一邊了。
這其中,只有剛才的運營部門負責人,和技術部的負責人有一些疑義。
尤其書技術部門的負責人:龐博文。可能因為是技術員出身,遇到事全都是邏輯思維判斷。
所以,他感覺這幾個高管說的并不對。
什么叫資源?
錢,人脈,流量等等一切對公司有用的都是資源。
而“錢”更是最重要的一項資源。
這根本不合理啊。
不過見在場的人都在附和,他也并沒有開口,而是繼續和他平時一樣,懶得搭理這些業務部門的事情。
反正,只要不插手他的技術部門就行。
人太難懂,還是代碼讓人覺得可愛....
很快,這個簡單的小會就開完了。
張永豪開這個會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為了提前收一下自己嫡系的心。
他也怕,陳言來了以后,說一些話,影響到這些嫡系。
畢竟,他可沒忘記,陳言當初,只是靠著幾面之緣,就給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并且在需要資金的時候,優先選擇了陳言。
事后,其實他也有反思。
為什么明明還有一些其他的機會,卻選擇了陳言呢。
最后,他只能得出:應該是陳言實在是太有親和力了。也太有人格魅力了。
明明相比其他人,條件也只能算一般,但自己卻不由自主的想要選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