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如果直接采用填海筑壩造橋的方式,會不會對這里的潮汐產生影響?如果這道攔海大壩建成后,會不會對海峽兩岸的陸地造成影響?萬一到時候一漲潮,海水又在這里出不去,直接把瓊州島淹了怎么辦?”薛青窯將羅沖給出的信件展示在筑平的面前說道。
“那,那,這要怎么建?難道要用船只修建一條浮橋?”筑平以前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他只想到了造橋的技術性,但是卻從來沒考慮過生態影響。
而羅沖就不同,他是從現代文明社會穿越過來的,眼界和了解的東西都比這里的人高的多。
現代修建基建工程,對地質,環境的考量是要放在第一位的,比如為了保護青藏高原的草原生態,以及生活在那里的野生藏羚羊和牦牛,當初在建設青藏鐵路時國家就多花了很多錢用在環境保護上。
有些路段本來可以直接在地面上鋪設鐵路的,這樣會省去很多的成本,但是為了方便藏羚羊和牦牛的遷徙,國家特意花錢多修了一些高架橋,讓火車在橋上通過,讓藏羚羊和牦牛可以從容的在橋下遷徙,從而避免影響它們的生活。
漢部落的跨海大橋同樣如此,不能影響海峽內的魚群通過,同樣不能截斷海水,對潮汐造成影響,從而避免無法預料的后果。
所以羅沖特意給薛青窯寫了這份,關于瓊州島連接草原的跨海大橋修建意見書。
這份文件先是提出了關于生態保護,以及地理水文環境方面的考量,最后做出決定,將原本攔海大壩的建設計劃,改成一個連續拱橋,并且特意提高了跨海大橋的質量標準,因為原本計劃是用來通行人員和馬車的,但是現在目標變成了通行重載火車,這建設標準自然就不一樣了。
上面還提到了關于以后瓊州島和整個漢部落的政治關系,以及發展方向,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羅沖準備用鐵路從東到西貫穿整個瓊州島,然后在瓊州島的西頭經跨海大橋連接草原,然后再從草原經洪湖南岸的沿海地區向東折返,最后連接到未來的都城,將這條跨海的鐵路匯聚到整個漢部落的交通網中。
有了這座跨海大橋和跨海鐵路的存在,瓊州島未來的政局不管怎么改變,它都不可能再脫離大陸的控制,羅沖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地方,絕不會再讓它分裂出去。
就算將來漢帝國隕滅,天下改朝換代,瓊州島也絕對別想獨立出去。
當然也只是這么一說而已,以現在漢部落的科技文明程度,對外基本不存在危險,除非內部分裂,否則絕對不會發生這種事情。
“首領說了,讓咱們先豎起高樓一樣的橋墩,然后再從橋墩上面修建拱門,拱門上面再加小拱門,最后再鋪設橋面......”薛青窯從文件中抽出了一份結構草圖對筑平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