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就是朝陽郡這里的情況也不錯,朝陽郡只有當地的一個漁部落是大族,也就是現在的余氏族。
余氏族從早先就和獸牙帶領的使團有著不錯的關系,后來更是提前投靠了漢部落,所以對于移民一事,那邊基本不用操心,那邊早就是漢部落的人了。
崖山郡自然不用多講,這里原本就是使團的駐地,是使團耕耘最深的一個地區,當地對漢部落的態度比較友好,再加上現在又是刺史府所在,有薛青窯的直接監控,所以目前的情況也不錯。
最麻煩的還要數架海郡,那邊雖然是筑平擔任郡守,不過他只是掛名,在加上當地本來就是鑫部落的老巢,這里鑫統領留下的影響極深,就算是到了現在,架海郡的行政管理也一直處于軍方的高壓控制之下。
不過移民什么的也不是問題,這里的百姓對于漢部落一直處于懼怕的狀態,根本不敢反駁當地官府做出的任何決定,讓干什么就干什么,只不過想要讓他們徹底認同漢部落,就需要時間和更加溫和的執政方式來撫平漢部落帶給他們的創傷了。
d當初漢部落在這里砍人砍了個爽,確實威懾了當地的百姓,但是好像威懾過頭了,這才造成了現在這種局面。
薛青窯甚至在想著,要不要等新化郡的情況穩定之后,明年把鐵砧調換到架海郡去干兩年,這家伙執政的本事還有他對當地情況的了解,就連薛青窯自己都是比不了的。
由于拓海郡的運輸條件有限,以及各地的準備工作不同,最后薛青窯決定先調六百戶過來,先把這部分人放到朝陽、崖山、新化三郡,等架海郡那邊的情況再穩定一點了,然后再把剩下的人送過去。
觀海郡人口不多,還是半山地,咸豐郡主要以曬鹽為主,架海郡又要采礦冶金,反正那邊的耕地面積也不是很多,晚一點倒也沒什么關系。
另外就是薛青窯想等著羅沖派來的那四個郡守到了之后,接替了駐軍司馬的執政工作,然后再好好整治一下,最好在他們上任之前,先組織起來去新化郡跟鐵砧學學經驗。
大樹收到了薛青窯的回信之后,也立刻準備了起來,讓人拿來移民的檔案,挑選合適的技能作為首批登陸瓊州島的移民。
先期都是以農業種植養殖為主的移民為主,現在是大命元年的二月中旬,等他們在這里休息三天,再坐一個星期的船到瓊州,最后抵達他們的新家,等他們完全安置下來,也就到二月底了。
這個時候正好開始讓移民帶領當地村民改造水田,然后等到三月份玉米收割了之后,就可以立刻改種水稻。
拓海郡的學校中,第一批被選入移民名單的人也都收到了通知,他們心中既期待又緊張。
害怕當地的條件惡劣,畢竟是移民嗎,如果條件好的話,還移民過去干什么,另外他們又比較期待,憧憬著以后的生活,部落為了讓他們移民,給了那么多的補貼和福利,相信只要經營的好,將來的日子一定過的不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