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第二階段的,則是另一條回路,就是從衛山縣的碼頭,走西面的路遠縣,經平原丘陵的曠野,最后回到新鋼郡的路。
這樣繞上一圈,就能將整個衛山郡的幾個縣全都用鐵路貫通起來,路程上又不會繞很遠,反而能讓這幾個縣城全部受益,何樂而不為呢。
三十二個屯的工人全都被帶到了機車廠廠房外的空地前面。
廠房的門口向外延伸出兩條黑沉沉的工字形鋼軌,那鋼軌被架在一排大木頭上面,上面用鐵釘將其固定,如此稀奇古怪的‘路’,頓時讓奴隸們看的一臉懵逼。
“這就是咱們要修的路?要是我沒看錯的話,那東西應該是鐵吧?那么多的鐵,漢部落居然用那么多的鐵拿來鋪路?!”奴隸們震驚的根本不敢相信的說道。
“嗐,咱們管那干嘛?只要漢部落愿意用鐵修路,咱們修就是了,還是應該聽管教的,好好學,好好看,別回來自己沒學會,到時候就只能回去繼續挖煤了。”旁邊的人不以為意的說道。
漢部落用什么修路,這對他們來說重要嗎?并不,只要他們還有利用價值就夠了,管那么多干什么,反正自己也無力產生什么影響。
各個屯的工匠分別領了任務,廠房前的空地上已經被人用樹枝在要修的路旁插好了標記,還在樹枝上掛了細繩子和紅布條,看起來十分顯眼,這樣的標記一直遙遙的延伸向東方,正是他們過來的方向。
稍近一點的地方,樹枝和繩子還有布條都已經被拔了個干凈,轉而換成了畫在地上的白線,都是有人用鐵鍬鏟著白灰按照之前的標記畫下來的,兩條白線中間的區域,就是他們即將施工的區域。
大家明白了之后,就開始分配任務,有人用鐵鍬和耙子正在整平地面,把高出來的地方鏟平,墊在有坑洼的地方,還有人拿著特別寬的木板在地上用繩子拉著耙平。
接下來就是讓打夯的小隊上前夯實地面,等夯過一遍之后,再次從別處拉土過來填進去,然后繼續夯實找平,將地面夯到下陷,再從別處拉土補充,反復夯實,最后用石碾碾平。
直到路基略高于地面半米左右的高度,才算達標,而且畫出的白線中間的區域需要找平,路基兩邊的地方,也要用土墊出兩米寬的斜坡才行,斜坡的外面,還要挖出排水的溝渠,溝渠的兩邊最好再種上樹。
這樣的路基等鋪好了枕木和鋼軌之后,再鋪上碎石,也就是道砟,然后往兩邊的斜鋪上撒上草籽,或者直接移植一些草皮,就能防止水土流失,下暴雨時也不會把路基沖垮,路基略高于地面,本質上就是為了防止下雨沖垮路基用的,兩旁的排水溝,同樣出于這樣的目的。
畢竟是黃土修成的路基,別的不怕,就怕水,該做的防范措施是一定不能少的。
.
.
.
(1/3)今天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