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分好之后,眾人很快就忙碌了起來,焦策照例帶著實習生去組裝機器,好在攪拌機這種東西并不難,攪拌桶都是現成的,只需要把底座和蒸汽機裝好,再把滾筒放上去就好了。
滾筒通過外殼上的一圈齒輪和底座上的齒輪來聯動,然后再通過齒輪和蒸汽機連接,支持正轉和倒轉的功能,正轉就是攪拌,倒轉就是從后面放料,和現代的小型電動攪拌機基本上沒有區別,只是這個比較大一點,一次能夠攪拌的混凝土也更多。
不過像是橋墩這樣的大型單位,需要的混凝土數量也是十分夸張的,所以這里直接放了六臺攪拌機,以保證能夠同時制作更多的混凝土出來。
至于其他的準備工作,倒是后勤那邊的淡水出了點麻煩,他們攪拌混凝土的地方選點有點高,在那邊挖個蓄水池倒是簡單,可后面打井取水的生活區地勢稍微低一點,就算是挖了水渠,水也流不過去。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只好又請了木工組幫忙,他們直接用竹子制作的支架,還有木板制作的水槽,架了一條從生活區直通水泥攪拌區的天橋。
這樣先用蒸汽水泵把水抽到六米高的水塔上,水塔里的水再通過架在半空的水槽流進攪拌區的蓄水池里,等于是在半空中架了一個木頭滑梯一樣的東西,也算是解決了送水的難題。
最后剩下的一個關鍵問題便是扎鋼筋了,筑平親自負責這個任務。
不得不說,不管是筑平也好,還是那些鑫部落的戰俘奴隸也好,這些人用來扎鋼筋那可真的全是一把好手,或許就跟焦策說的那樣,扎鋼筋這個活兒和他們以前建造竹樓很像,都是把棍子之類的東西綁起來捆成架子而已。
焦策帶人組裝完了攪拌機,就專門跟著他們一起指揮扎鋼筋的任務。
這次需要澆筑的目標有兩個,那就是整個跨海大橋最北端在陸地上的一組橋墩,一共是兩個,先把這一對橋墩的預置井用鋼筋混凝土灌滿,等地下的基礎部分干透穩定了之后,再用木板架設模具澆筑漏在地表的橋墩立柱,一節一節的把橋墩加高,直到達到設計的尺寸和高度。
兩個橋墩位置的預置井里筑平正在親自指揮著奴隸們扎鋼筋籠,一排排被切割好的鋼筋橫豎疊壓在一起,然后再由奴隸們用細鐵絲和鐵鉤從交叉處繞上幾圈擰緊固定,然后一層一層的向上加高,簡直比他們搭建竹樓還要簡單。
“筑長老,這個現在不用搭的那么高,澆筑完混凝土之后還要用震蕩器震一下的,你們弄得太高了,震蕩器就插不進去了。
“咱們先弄兩層澆筑完了兩層再繼續往上加高鋼筋籠,只要上面留出一個接頭就好了。”焦策對筑平提醒著說道。
“嗯,我懂了,那咱們上面的橋墩也是這樣全實心的嗎?”筑平再次好奇的請教起來,他是對漢部落一切關于建筑方面的知識都很感興趣,更別說這種超大的跨海大橋項目了。
聽到他的提問,焦策也解釋起來。
“并不是這樣的,咱們只有地基以下的基礎部分是全實心的結構,至于上面的橋墩,則要看具體的位置來定。
“比如咱們這個現在弄得這兩個橋墩,它們的位置全在陸地上,而且是在半山腰上,高度并沒有大橋中段的橋墩高,所以這兩個橋墩就可以用實心橋墩。
“實心的橋墩更堅固,尤其是抗沖擊方面,優勢也更大,不過這樣的橋墩也有它的缺點,那就是自重過大,如果是太高的,或者地基不夠堅固的,最好就用空心的橋墩。
“比如咱們這座大橋,兩端處在陸地上的,就全用實心橋墩來建設;中間那些位于海里的普通橋墩,就可以澆筑實心的基礎,然后采用半實半空的橋墩,下面十米用實心的,上面的部分再做成空心的。
“這樣半實心橋墩有三個好處,第一是自重輕,能給地基減輕不少負擔,第二是重心穩,頭輕腳重,像是一個不倒翁一樣,能夠承受更大的沖擊和搖擺幅度,第三是橫向抗沖擊性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