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像他們這種已經十七八歲,二十啷當歲,有了家庭和孩子,但是一沒讀過書,二不會什么匠人手藝,只會種地造人的普通百姓,當兵打仗賺軍功換爵位,就成了唯一的上升渠道。
因此,每次的征兵都對這種普通百姓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人人都渴望上進,渴望更高的社會地位,渴望更好的生活水平,但是他們沒文化,沒技能,那就只有給部落賣命這一條路可走了。
如果連當兵都不愿意去的話,那只能說他活該一輩子碌碌無為。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下,這次的征兵情況百姓異常踴躍。
首先就是因為首領禁軍的名頭,一聽就知道這支軍隊不簡單,其次就是百姓們也開始意識到,隨著漢部落的發展,部落的實力越來越強大,外出作戰的機會以后恐怕就越來越少了,如果沒抓住這次機會,那很可能就會后悔一輩子。
這倒不是說他們的家庭就沒指望了,而是他們這一代人沒什么指望了,如果自己沒當上兵,那就只能繼續當個種地造人的農民,唯一翻身的機會就成了自己的孩子,自己只能督促孩子好好上學,將來才能有機會翻身。
總而言之,一個社會必須有給底層上升的通道,如果沒有了上升的通道,那么這個社會必定大亂,這是人類幾千年文明總結出來的教訓,不管是哪個人類文明都是如此。
百姓們很珍惜這次的機會,以至于公告貼出的當天,千舟縣境內就有超過五十人報名應征,到了第二天的時候,千舟縣境內報名參軍的人數已經突破了兩百人,幾乎所有符合情況的青壯年全都報了名。
但是上面的限額就只有四十人,當地的官府也沒有辦法,最后只得開始各種政審和考核,希望能夠篩選出最優秀的兵源。
縣里自行組織的視力考核,這些沒讀過書,也不用在燈下寫字的莊稼漢,基本全都能夠達到三百米目視辨別人體的能力,為了更好的考核出真實效果,縣里又把這個距離放到了四百米和五百米兩個檔位,再讓目標穿上不同顏色的衣服,讓這些參加考核的人辨認。
這樣一來,果然成功的刷掉了一批,把兩百多人淘汰的就剩下一百五六十人的樣子。
不過比四十名的限額還要高出不少,于是縣里只能繼續進行考核淘汰,第二輪比的是耐力和體力還有速度,說白了就是體能考核,這個沒有什么好的辦法,最簡單的就是比賽跑步,一輪賽跑下去,人數再次減少,終于把人數降到了百人以下。
然后緊接著又是一輪政審和排查,連報名者的街坊鄰居都要官府出人走訪,向其鄰里打聽這人平時的為人,人品等等。
至于有無犯罪記錄,這個官府自己的檔案里就可以查到。
這一輪政審過后,再次把人數縮減至八十人,不過還是要比限額多一倍,于是縣里又開始組織射箭考核,按照射箭比賽所得的環數進行最后一輪篩選,終于選出了最后的四十名優勝者,這些人就是將來神策衛的士兵無疑了。
被選中的士兵歡天喜地的,比考了狀元都要高興,一封封的應征入伍通知送到他們的家里,同時送到的還有他們第一個月的軍餉,所有入伍的新兵只有兩天的準備時間,兩天之后他們就要開始集合,在縣里的安排下統一到漢陽郡那邊集合。
許多新兵拿到軍餉之后還都是一臉懵逼,搞不清為什么上面會發錢,經過詢問之后他們才知道,原來軍人的薪俸和工人、教師等等都是不一樣的,他們是干完一個月之后第二個月初結算工資,而軍人是先拿錢,再上戰場。
這就體現出職業性質的不同了,如果軍人也先賣命,后拿錢,那有時候可能到死都看不到錢,為了避免這種遺憾,軍隊統一都是這個月先把下個月的軍餉發出來,提前發一個月的制度。
就連羅沖前世的時候也是如此,他也是習慣了這種制度,所以才照搬到了漢部落之中。
拿到錢的新兵心中都十分的復雜,有錢拿當然是好事,自己可以安心,就算自己跟著部隊出征打仗去了,家人也有錢吃飯,有錢過日子。
但是另類的薪俸制度,也時時刻刻的提醒著他們自己是去當兵打仗,上面先發俸祿,后上戰場的意思,就是明擺著告訴他們,當了這個兵,他們可能隨時會死。
如果怕死的話,那就別拿這個錢,別去當這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