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完成這樣的方案,只有兩種選擇,第一,漢部落現在就造出一臺內燃機出來,這樣就能把蒸汽機占據的龐大空間省出來安裝儲糧斗,第二,重新造一個新的平臺車,把裝載機拉長,駕駛室和蒸汽動力模塊中間空出一端用來裝儲糧斗。
以上兩種方案皆不利于快速研發,所以羅沖都沒有選擇,他選的是最土鱉的操作方案。
直接把脫粒后的糧食通過管道從側面噴出來,不在車身上安裝儲糧設備,不過要另外在車身側面安裝一個外掛平臺,上面放一個操作員負責盛接糧食。
也就是說,側面放個小平臺,上面坐個人,旁邊放一摞麻袋,收割機工作的時候,這人就撐著麻袋坐在那里,等裝滿了一袋就再換一個空袋子,已經裝滿的袋子放到一邊扎緊袋口,直接丟到地上,等后續再把這些裝糧食的袋子統一運走。
至于直接把脫粒后的糧食噴吐到另一輛車上,如果沒有車載糧倉的話,那效率反而更慢,畢竟收割機一次就只能吞進去那么多的谷物,出來的糧食粒也有限,根本就不夠往外噴的,就算用袋子盛接,也肯定是稀稀拉拉的往下落。
最后,羅沖給出的方案是,秸稈整根向外排放,這樣的用處更大一些,如果非要切碎,可以后續另行切碎,糧食的處理就是直接噴吐,然后用袋子盛放。
不過當羅沖畫出簡易圖紙,給大家講解完了工作原理后,卻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
“首領,我覺得關于裝糧食這方面,其實有更好的方案,糧食剛收割的時候都是濕的,你這樣直接裝袋捆扎運輸,到時候還要再解開倒出來晾曬,等晾曬完了才能進行存儲,這中間的工作量也很大啊,根本沒必要。”一個農機組的組員直言說道。
“那你的建議呢?你有什么想法就直說,討論嗎,誰都有發言的權力,大家各抒己見。”羅沖沒有被人打斷而不高興,反而鼓勵著說道。
“是,我的想法是,既然車身上無法背負儲糧斗,那咱們直接外掛一個儲糧斗得了,用鋼筋或者條鐵焊接一個框架,里面鋪上鐵皮,計算糧食的重量來定糧斗的體積,因為是掛在車體一側的嗎,就得控制好這個糧斗滿載的重量,別把車壓翻了就好。
“等裝滿了一個斗,就停車放下來,然后換個空的,盛滿的糧斗就放在原地,到時候用裝載機或者別的機械倒進拖拉機掛載的自卸車上,等裝滿了一車,直接送去曬谷場,用翻斗的自卸車直接倒出來就行,這樣可以省去很多的人工。”
等那人說完自己的想法,大家就開始小聲討論起來,然后全都紛紛點頭,表示這個方案的實用價值很大,羅沖思索了一下,也覺得沒問題,就點頭同意了。
“那既然這樣,這個谷物收割機的方案可就定下來了,以裝載機的車體為平臺,盡快研發出谷物收割機出來,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在試驗田里輪作玉米和小麥了。”
羅沖看大家都點頭同意,于是就做了總結,確定了這個新的研發項目,然后他把另一張圖紙又抽了出來,對大家再次說道。
“那么接下來,我們再討論一下玉米收割機,玉米收割機要更復雜,大家一起來想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