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蒸汽機廠要按型號標準生產多少臺蒸汽機,平均多少天生產一臺,需要用到那些車床設備,和各部門協調好工具的使用時間和權限。
又比如空壓機廠負責生產的液壓柱塞泵,每天需要生產多少個才能完成任務,完成這個任務需要用到哪些機床,如果不夠的話需要從哪個單位協調,等等等等。
整個生產計劃細化到車輛的每一個零件,每個小組幾個負責人,多少個工人,用時多少天,生產幾個零件,需要使用哪些工具設備,全都明確劃分,一起統籌。
這個大會足足開到了晚上,大家挑燈夜戰,連晚飯都是在會議桌上吃的,不過大家越研究,心里就越有信心。
原來他們以為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把任務細化之后,他們發現好像也不是很難,只要大家做好自己的那份任務,最后是有可能在正旦前生產出二十臺拖拉機的。
與會的眾人,不管是研究院,還是那些技術工人,此時心頭都是一陣恍然。
原來機械生產還可以這樣!
這樣看來他們的生產潛力可是非常大的啊!
這個計劃出爐之后,大家都有了信心,對于那些領了任務的各個小組來說,任務并不困難,只要在規定的時間內保質保量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其他的就跟他們沒什么關系了。
這個計劃真正的難點,在于各部門的統籌,總負責人既要有絕對的話語權,否則協調不了各部門的工作,又要有責任心和信心,別人覺得能不能做出來不說,負責人一定要有信心,并為之努力才行。
林飛這個研究所的所長就正好符合這一點,他在會上表示會親自主持這個任務,各部門有問題都可以來找他,有困難就提,他這個大管家一定想辦法給大家解決,但也要求各組全力以赴完成自己交代的任務。
當天晚上的生產大會一直開到了十點左右,電石燈都加了兩回水才結束,羅沖對此非常滿意。
流水線的生產方式,羅沖早就在漢部落提出來了,并在各行各業都得到了實際應用,比如造船場,煉鋼廠,水泥廠,軋鋼廠,造紙廠,鑄幣廠等等等等,有了這些現有的生產模式影響,林飛能想到這樣的計劃生產并不是什么不可理解的事情,反而算是順理成章。
他想不出來才是他的失職,身為一個領導不能一點眼光都沒有。
不過第二天,這個家伙就來找羅沖哭訴了,不為別的,就一個目的,要人。
工業建設離不開技術工人,而且是大量的技術工人,這一點不管是從當下來看,還是從未來南方的布局來看,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羅沖并不反對。
他當場拍板把漢部落所有學校的七成畢業生都派給動力研究所,剩下三成再補充給各地官府充當小吏。
之所以這樣決定,是因為漢部落未來幾年內都會停止向外擴張,最起碼在大命這個年號更改之前是這樣的。
停止了對外擴張,就等于不會設立新的郡縣,郡縣不擴充,自然不需要多少新的官員,所以官員的數量可以適當減少了,把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工業化的建設中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