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復仇和吞并行動進行的很順利,只是除了人口,羅沖并沒有獲得別的什么好處。
之前羅沖還不是首領的時候,漢部落很窮,窮的尿血。謝頂的部落當然也不咋地,除了人口之外,就剩下一些肉干和果子了,獸皮一點存貨都沒有,鹽也沒有一袋,陶器更是從漢部落換來的,簡直窮的一匹。
回到漢部落后,新人的融合也很順利,有漢部落之前從謝頂那里交易的人口作為基礎,畢竟他們之間都是親戚關系。
漢部落的情況雖然沒有羅沖說的每人一個陶鍋,但是陶碗還是不少的,畢竟鍋也不需要那么多,幾個人用一個就好了。食物儲量確實很多,加上這次繳獲的,200人吃一冬天也沒什么問題。
只是山洞的人口承載能力已經達到了上線,可以說很擁擠,不過擠擠更暖和,眼看冬天就要到了,倒是沒有人說什么。
而且更讓這些人感到驚訝的是漢部落居然養了野獸,尤其是肉肉和灰山這樣的巨怪,讓他們對漢部落的強大有了新的認識,不過現在她們也很自豪,她們現在也成為漢部落的一員了。
女人們這些天一直在搓繩子,還分出去一隊繼續采集堅果和水果,估計這樣的東西以后會消耗很多,畢竟天天吃肉也會吃煩的,當然,只有羅沖自己這樣認為,別的族人可是恨不得天天吃肉的。
男人們繼續伐樹,樹干留下來當建材,樹枝用來當柴禾,木炭已經不燒了,現在木炭的儲量足夠把羅沖帶回來的礦石煉完,現在留柴禾是為了燒窯用的。
礦石總共就弄回來不到1000斤,銅和錫加一起能煉出來五六百斤就不錯了,四個小土爐一齊開火,每天也只能出個三四十斤左右,按照這樣的速度,還需要煉制大半個月才能把這些礦石消耗完,煉好的銅和錫全都澆鑄成金板銀板儲存起來。
羅沖這些天也沒閑著,把需要的木工工具一樣一樣做出來,然后又澆鑄了50把鐵鍬,不對,是青銅鏟,只不過造型是按鐵鍬做的,其中40把是圓頭的,便于挖土,還有十把是平頭的,這個用來和泥巴很方便,一個鏟頭用料不到兩斤,兩天的青銅產量就夠用了。
有了挖土的工具,羅沖的第一期引水人工河工程就必須開始了,改造水田的工作刻不容緩,畢竟時間不等人,耽誤了明年的春耕就不好了。
既然是工程,當然需要先測繪出工程地點。
一根女人們編制的超長麻繩作為尺子,羅沖先是在山洞正北方量出建城的位置,然后在城址的四個角上分別埋了一根圓木作為標記,以此來找到最佳的河道位置。
河道的位置也用木棍插起來做標記,然后就是建磚窯了。挖河工程只要開始,就會產生大量的泥土,所以羅沖準備挖河和制磚胚同時進行,而磚窯選址就建立在小河邊。
把磚窯建在河邊這個目的就有說道了,因為這是為了燒制青磚而建的窯。
現代社會搞建筑大多用什么水泥磚,空心磚,青磚已經被列為禁燒的項目,后來連普通的紅磚也禁了,因為燒制青紅磚就要用粘土,尤其是水稻田里長期被水覆蓋的土最好,也由此導致了一些私人的小窯場,為了取土燒磚而大肆毀壞農田的事情,后來才有了禁粘令之說。
青磚和紅磚雖然是用同一種材料制成,可是效果卻是天差地別,現代的紅磚抗老化能力非常差勁,幾十年的老房子磚頭都酥了,用手一摳就能摳下一塊。
這是因為紅磚重量輕,密度低,抗氧化和大氣侵蝕的能力都很低,所以為了保護房子,延長房子的使用壽命,有條件的人家就會在磚墻上涂抹一層水泥作為保護層,甚至粘上一層瓷磚,以防止紅磚直接暴露在空氣中,受到風吹雨淋。
而青磚就不一樣了,自古至今還能保留到現代的古建筑,大多都是由青磚建成的,而且在沒有保護層的情況下,青磚直接裸露在空氣中,依然能保持千百年不朽,青磚的抗老化能力可見一斑。
青磚和紅磚最大的區別不在于材料,而是在于工藝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