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天早晨,當羅沖出了山洞的時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這幅場景。山洞前的開闊地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叢林的大樹上也掛滿了積雪,等待已久的冬天,到了。
鵝毛般的雪花還在下著,天陰沉沉的,也不知道要下到什么時候。羅沖照例練了一套槍法,活動一下筋骨。
族人們也出來方便了一下,男人們的伐木工作停止了,女人們也不鬧騰著去采集食物了,只是去了畜圈里給馬羚們喂了些干草。
肉肉和灰山倒是不需要去喂,它倆沒有被綁在畜棚里,這倆貨勁太大了,羅沖害怕它倆把畜棚拽塌,所以沒有限制它倆的自由,但是也只能在圈里活動,它們餓了就會自己到圈里的草垛找吃的。
不過喝水的問題是需要解決的,羅沖讓人在畜圈里搭了個土灶,用陶鍋給它們燒點雪水喝。
早晨畜圈一開門,這倆貨就跑了出來,在雪地里一陣瘋跑。恐象的大長腿在雪地里跑起來也一點不慢,雖然它們沒有猛犸象那樣的長毛,但是厚厚的皮膚和脂肪也能讓它們安全的過冬。
肉肉跑累了就自己回了畜圈,和灰山呆在土灶的旁邊,那里還是熱的。
外面下著雪,燒磚現在還不行,等到雪停了再說吧,族人們也全都窩在了山洞里,發呆的發呆,造人的造人,打磨飾品的打磨飾品,小孩子們則是在圍觀兔子吃奶,新生的20只兔子已經有一個月了,長的很快,山洞里又暖和,吃喝拉撒都有人伺候,安逸的不行。
有幾個原樹部落和謝頂部落的女孩,主動找羅沖造人,這特么能干嗎,羅沖雖然是首領,但也只有11歲啊,雖說這個時候也能那啥了吧,畢竟原始人都早熟,可是羅沖現在真的沒有這個想法,再說,羅沖也看不上她們。
于是羅沖就開始了蓄謀已久的計劃,普及普通話和文字。
冬天時間那么長,不能就這樣浪費了,要抓緊時間學習啊,互相溝通全靠手勢和猜,這樣的溝通羅沖已經受夠了。要不是羅沖每次和別人溝通都會一邊說一邊比劃手勢,他擔心自己可能都不會說話了。
其實現在漢部落的族人已經掌握了一些詞匯,尤其是去病,小孩子的學習能力是最強的,他和羅沖接觸的也比較多,一些簡單的話他現在也能說了。
而普通族人學會的,大多都是羅沖灌輸的一些名詞。
語言其實是一種很簡單的東西,構成語言的也就那么幾種,名詞,動詞,形容詞,抽象詞這幾大類。
只要掌握了名詞和動詞,就可以做到簡單的交流。
這就跟小孩子學說話一樣,先知道了各種東西的名字,也就是名詞,再加上一些動詞,就能組成語言。
舉個例子,比如‘我吃肉。’我,就是代表自己的名詞,吃,就是一個動詞,肉,則是一種食物的名稱,也是名詞。這樣簡單的三個字,就是由名詞加動詞組成的語言,所以只要多掌握一些詞匯,做到簡單的交流是沒問題的。
其實羅沖平時也在這方面,潛移默化的改變著她們,人類當遇到新鮮事物,尤其是從來沒見過的東西,就會本能的想要知道這是什么,而羅沖就是那個給他們答案的人。
比如人們第一次見到筐,這種東西很好用,可是卻不知道叫什么,于是她們就從羅沖嘴里知道了‘筐’這個名詞,然后記住它。下次再有人說筐這個詞,別人就能知道說的是什么。
諸如此類,其實人們已經從羅沖嘴里知道了很多名詞,比如:筐,矛,魚,草,車,土,磚,馬羚,樹,斧子,繩子,等等....
所有她們叫不出名字的東西,都能從羅沖這里獲得答案,漢語發展了數千年,到現在還沒有什么找不到名字的東西,一切的事物都有相應的語言可以表達。而羅沖現在要教她們的,就是怎么把名詞和動詞連起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