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瘸子燒制陶碾的時間,羅沖開始設計規劃整個城區的排水系統,也就是下水道。
下水道是必須要有的,不然等城墻建好之后,要是下一場大暴雨,估計整個城里就要被水淹了。
這個排水系統只用來排雨水,每家每戶的廁所會定期清理,那些排泄物可以弄到城外,專門挖一個漚糞池統一收集起來,等腐熟成有機肥再回歸田地。
這樣一是可以保持城里的衛生,二是可以廢物利用,畢竟大糞對于一個農耕部落也是可利用資源。
整個城區的排水系統很簡單,只有兩級排水,第一級是在每條胡同的路中間挖一條寬半米,深半米的水溝,底部敲平鋪磚,兩側也用地磚圍起來,上面再橫著蓋一塊60厘米的地磚,每個家門口留一個帶孔的青磚當作蓋子。
第二級下水道是在四條‘井’字形主干道,還有環城路的中間,挖一條寬半米,深一米的溝,溝里夯平砌磚,上面加蓋子。再從環城路的主下水道挖八個出水口通向護城河,每面城墻下面兩個出水口,以此實現城區排水的目的。
一旦下暴雨,因為二級下水道比一級下水道要低半米,住宅區的雨水就會順著一級下水道,流到主干道的二級下水道,最后流到護城河里。
這樣的做法就是施工簡單,不用鉆到地下挖洞,直接在地面就可以完工,而且如果因為使用時間長導致下水道堵塞,直接把上面的蓋子掀開就能完成清淤作業,后期維護也很方便。
規劃好了所有重要的東西,建房子的工作也開始了。搞建筑蓋房子羅沖沒學過,但是他學過反向建筑學,也就是拆房子,爆破軍事目標也是要學建筑結構的,只不過沒有人家學建筑的那么專業。
造房子的磚還沒燒好,但是這不影響羅沖帶著人打地基,他叫來20個穴部落的少年少女,準備把這群愛挖土的孩子培養成專業的土木工程建筑隊。
先帶著他們造一所房子,讓他們學習一下整個流程。
首先就是告訴他們常識問題,給人居住的房屋要坐北朝南,冬天能擋住北風,窗戶要朝南開,讓室內一年四季都陽光充足。
然后開始放線,找好具體的施工地點,再開始挖墻體基槽,基槽差不多有80厘米的深度,挖好之后,開始夯實地基。
夯地基的工具是一節鋸下來的圓木,在一端安裝兩個把手,圓木不是很粗,只有30厘米左右,這樣一個夯槌一個人就能操作,拎起來再砸下去,反復運動,直到再也砸不下去為止。
挖出來的土就堆在屋子里,到時候正好把屋里的地面墊高,室內的地面一定要比院子高,不然下雨的時候水就會流到屋子里,這也是常識。
所以平房的屋子一般都會比院子高出最少一個臺階的高度,就連屋子和院子一樣平的都很少見。
20個少年少女從日出干到日落,一天可以完成兩所房子的地基,也就是6間房子的地基,這個速度還是可以的,地基夯實之后,就可以等著磚塊壘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