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羅沖打算住在學校里,呃,也不能這樣說,是他想把自己的院子放在學校里,畢竟空間有限嗎,要節約一點兒不是。
說道節約空間,其實從現代就能看出來了,你看現代那房子,啊,那樓,啊,一個比一個高,明明只能住兩戶人家的一塊地皮,硬是能給你摞出來幾十戶,喪心病狂啊,有木有......
羅沖也打算喪心病狂一下,而且他可是首領,首領的住宅當然要高端,大氣,上檔次,不說整個宮殿啥的,最起碼不能是一層的小平房吧,怎么著也得有兩層,不,最少三層。
簡單的計劃是這樣的,110米邊長的正方形城區,按照南北方向劃分,北邊是學校,南邊是廣場,中間的交界處才是旗臺,現在叫族旗,將來會變成國旗。
其中南半部分的廣場占地70米寬,東西方向110米長;北半部分南北寬40米,東西長110米,廣場一馬平川的就不用說了,單說一下學校的布局。
學校沒有圍墻,是的,還是為了節省空間,再說本來就在一圈城墻里面,再壘個圍墻就過分了啊,這又不是占地一個市的某京。
整個中央城區的最北端,正中間的位置,是羅沖的房子,南北寬16米,東西長26米,預計三層以上,最起碼不能比教學樓矮。
以羅沖的房子為中心,兩側是教學樓,東西兩邊各有兩棟,每棟樓的南北寬是16米,東西長35米,每一層可以分出最少六個教室,還有樓梯。
教學樓最少也要三層,一個教室容納50個學生的話,那么一層六個教室就是三百人,三層就能容納900人,四棟這樣的教學樓就是3600學生了,這整個城區的居住極限也就5000人左右,這四棟樓完全可以承擔所有孩子同時上學了。
而且可預見的未來,這四棟樓都不一定能坐滿學生,甚至可以空出一些樓層用來當作圖書館啥的,用來保存羅沖留給他們的知識。
規劃好了這些,羅沖開始給那些剛挖完河的族人安排新的工作,全部并入建筑隊,蓋房。
羅沖最開始親手教出來的那20個建筑隊的原班人馬,之前已經被分出來了四組,每組五人,又添加了一些游伏送來的野人,每組都有十幾人左右,現在每次都能同時建造四戶住宅。
現在這四組人再次被拆分,直接分成20組,建筑隊原班人馬直接升級為小組長,每組成員的主干是小組長,還有已經跟著參與建造一棟房屋的野人,剛剛挖河回來的族人們是以補充人員的形式分配到各組的,畢竟他們還沒有建房經驗,還要從最簡單的打地基壘墻開始。
重新分配的建筑隊已經達到20組的規模,每組不下20人,從泥瓦匠,到和泥搬磚的小工,還有鋪磚壘角的大師傅,樣樣不缺,雖然還有一部分人不熟練,但是他們學的也很快,畢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長經驗。
漢部落也從這一天開始進入大建設階段,住宅區以每次20戶的速度快速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