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車帶不回去,這是個問題,可是商長老并不這么認為,主要的原因,他們壓根就沒想過要大批量的買車,不過是想弄一個樣品帶回去仿造而已。
整個車帶不回去,還不能拆散了用馬馱回去嗎,不過這話他沒有說,能當上長老的人都不是傻子,其實這歸來的路上,他早就想明白了很多事情,比如即便弄到了一輛車,他們可能也仿造不出來,為啥,因為他們沒有適合處理木頭的工具。
這個理論確實沒錯,事實上整個歷史的科技進步都在圍繞著兩個焦點,就像是人的兩只眼睛般重要,一個是新的動力源,一個是更高級的材料,而鑫部落現在缺少的正是材料。
他們缺鐵器,甚至連合適的青銅器都沒有,畢竟鐵器不足的情況下,堅硬的青銅也是可以用來制作一些工具的。
可是現在說這個沒用,他是鑫部落管理貿易的商長老,研發工具跟他有個毛關系,現在的情況是,只要能把車弄回去,就是大功一件,可惜就這唯一的目的,還沒有達到,反而為此付出了重大的代價,甚至還被威脅,以后不讓到草原上做交易,這無疑是斷了他們的財路。
“唉!”商長老嘆了口氣,想到回去還要跟統領和眾多長老一起討論對策,忍不住擔憂了起來。
時光荏苒,轉眼已經到了收玉米的時間,冬天馬上就要到了。
大樹前幾天提前用書信問了羅沖怎么收玉米,這個畢竟不是水稻,不能一概論之。
清晨,早晨的天氣有些冷,人們早早的就穿上了毛布衣服,說來倒是很有意思,原本他們以為玉米也要用鐮刀割的,沒想到首領卻來信說,只要把上面留的兩個玉米棒子掰下來就行,然后再把秸稈砍下來收攏。
于是乎,呼啦啦的人群進入了玉米地,按照分片的方法,排隊進去掰玉米,這個活不算累,但是被玉米葉子和穗子搔的混身發癢,進過玉米地的應該都知道,這絕對是一種非常難受的體驗,可是為了糧食,這點癢就不算什么了,又不是要命。
掰下來的玉米被收集了起來,然后把外面的皮扒下來,但是不能揪掉,就這樣用玉米的皮挨個編在一起,把一堆玉米綁成一串,最后掛起來晾干,再或者就是直接扒干凈,然后統一攤在席子上晾干,不過這個只能中午有太陽的時候才可以弄。
接下就是把玉米晾干之后脫粒了,不過現在還沒什么機械,是能用手搓,倒是一件挺辛苦的活,但是對于閑著沒事做的人,也不失為是一種游戲,農村的孩子那個不是搓著玉米長大的。
待玉米收完,時間就已經到十一月份了,這個月初月末交替的時候,也正是大陸和竹島之間的海灣退潮的時候,期待已久的回家之時。
商長老一行十幾人踏上了濕漉漉的礁石,這條路很不好走,足有十幾公里長短,到處都是坑坑洼洼的石頭,上面布滿了海藻和甲殼類動物的排泄物,但是依然無法阻擋他們歸鄉的腳步,他們深一腳淺一腳的向前行走,他們必須爭分奪秒,好在他們已經休息了半個來月,不然只怕還沒到地方,就要被漲起的潮水推入大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