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上面的人物肖像,相似度有個七七八八就可以了,而且看起來比羅沖的實際年齡還要更成熟一點,人物肖像就是這樣,能印在錢幣上的頭像,實際上都比真人要好看一點,這是潛規則,歷史上都這樣,羅沖的肖像也不例外,看起來更成熟,更威嚴。
貳文錢的正面是一個頭戴斗笠,彎著腰插秧的圖案,空白處加上了面值,反面和一文錢一樣,版本年號加頭像;五文錢的正面圖案就變成了一個人駕著牛在耕地的圖案,空白處面值,反面肖像。
角一級的三種面值圖案用的是動物,一角正面是馬匹,貳角是賽加羚羊,五角則是一只展翅的巨鷹,反面依舊是年號加頭像。
元一級的面值圖案用的都是輕工業,一元正面是一個女人在織布的圖案,二元正面是一個壯漢在打鐵,五元的正面是一艘三桅帆船,十元的正面則是一座宮殿,不過這上面的三桅帆船和宮殿都沒有實際參照物,都是羅沖自己想象出來的,反面的圖案還是年號和羅沖的肖像。
現在十四個蠟模都已經刻好,然后就是用耐火的高嶺土和蟻穴土加水調成漿糊,再把這些蠟模放在里面,等干燥之后再把蠟塊融化倒出來,這樣鋼印的模具就做好了。
不過想要澆鑄出合格的鋼印,就只能直接用上好的鋼水直接灌注到模具里,再用之前的灌鋼法生產鋼鐵就不行了,所以這一次,羅沖第一次嘗試了轉爐頂吹技術。
這個技術說難不難,說簡單也簡單,只不過對于漢部落現在的科技水平而言,做是可以做的,但是無法大規模應用而已,而且質量上肯定不及現代的頂吹技術。
轉爐頂吹,實際上就是把融化的鐵水接出來,放到一個大缸里,然后從上面往鐵水里插一根管子,再用管子往里面通入大量的純氧,純氧和鐵水里的碳原子反應,變成大量的二氧化碳然后從鐵水里冒出來,形成很多翻滾的氣泡。
頂吹技術就是利用這個氧氣加碳變成二氧化碳最后排出的方法,達到降低鐵水碳含量的目的,使鐵水直接變成鋼水。
當然了,羅沖沒有純氧,不過直接吹空氣也沒什么不可以,反正最后成品的質量肯定不如現代的鋼鐵是肯定的了。
頂吹用的管子是一根之前生產的鋼鐵敲成的鋼管,后面連接了陶瓷管道,接口處用的是泥封,后面連接了一臺大型的人力鼓風機,這個設備由于用的都是硬材料制作的管道,所以根本無法移動,所以就只能讓另一方主動一點了。
這天,羅沖親自在冶金工坊指揮,先是煉鐵,然后把融化的鐵水從高爐下面放出來,最后盛到一個半人高的坩堝內,接著用小推車把鐵水移動到頂吹機的下面,然后把小車直接推到一個升降架上固定,最后利用周圍的幾個杠桿把升降架抬起來,使上面固定的噴嘴可以深入到坩堝底部,這是為了讓它們充分的與空氣發生反應。
一切就位之后,位于管道另一頭的人力鼓風機開始做工,把大量的空氣鼓入坩堝里的鐵水中,由于熾熱的鐵水接觸了空氣中的氧氣,因此開始發生劇烈的放熱反應,不僅鐵水表面釋放的氣泡像是沸騰一樣,鐵水的溫度也在逐漸升高。
這個頂吹的過程,雖然沒有燒火加熱,可是這個反應本身就能提高很大的熱量,使鐵水一直處于流動的液體狀態,防止降溫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