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倒也招來一些家里窮的揭不開鍋的愣頭青,再加上一些曾經跟著他一起去過草原的老兄弟,老隊員,最后倒也讓他湊出來了40人。
初春,新年一月的最后一天,在和大統領告別后,牛尾毅然帶著隊伍踏上了連接竹島和大陸的暗礁,堅定的向著那個傳說中的文明國度走去,這一次,他想親自去看看。
******
羅沖降臨這個世界的第四個年頭,春季二月第一天,全部落的春耕都已經完畢,春小麥已經播種,長出了嫩綠的新芽,玉米也長出了喇叭狀的嫩苗,水稻已經完成了插秧,整個漢部落三個郡的農田里,一派生機勃勃的場景。
從治水回來后大半個月的時間,羅沖自己也沒閑著,先是制定了土地改革規劃,以及政府管理辦法,還有收稅的多少,以及未來部落的發展戰略。
現在,春耕完活了,也到了正式推行這些規則和法律的時候了,而且為了配合這次的改革,關于羅沖籌劃的《漢禮》這本書,第一篇,大漢帝國二十等功爵篇也終于寫了出來。
羅沖前世也不是專門研究歷史的,只是聽人說過,秦漢時期都是20級軍功爵,不過具體那些爵位的社會地位,以及擔任什么責任,他真的一概不知,就記了幾個爵位的名字,而且還不全。
不過這也沒關系,直接照搬別人的規則并不靠譜,每個文明都有每個文明獨特的背景和社會環境,就是直接搬來也不一定合適,所以羅沖還要根據自己僅有的那點記憶,再參考了漢部落的實際情況之后,才制定了這個世界的漢部落獨有的二十等功爵。
0級,最底層的普通平民,沒有爵位,漢部落稱之為百姓,秦時被稱作黔首,就是用一塊黑布包著頭頂的發髻,黑頭頂就叫黔首,很好理解,羅沖也打算那么干。
第1級爵位,公士,意為開始為國家辦事了,從今以后就不是平民了,既然有了爵位,就要為公家做出貢獻,因此稱為‘公士’。
得公士爵,頭上用來包發髻的黑布就要換成褐色的布,賜地20畝,等于是白送了一個人的土地,不過這賞賜的地也是要交稅的,多出來的余糧也可以用來換錢,或者自己種別的東西也可以,前提條件是要把交稅的糧食種出來。
社會地位方面,第一級爵位的‘公士’,可以擔任伍長,管理周圍的四家鄰居,服徭役時也可以當臨時的副小旗官,或者在鄉村當一個小卒。
第2級爵位,丹巾,字面意思,頭頂的褐布要換成深紅色的布,再加地20畝,可以當什長,管九個鄰居,服兵役也能任小旗官,也可以在鄉鎮上當一個小吏。
第三級爵位,善作,意為擅長做某事,比如種地種的好,糧食多,又不招蟲子,或者做木匠、鐵匠做的好,只要能做到鶴立雞群,成為別人眼中的老師傅,就能夠得到這個‘善作’爵位。
福利是再加地20畝,從政的話可以在鄉里做一個正吏,從軍的話可以當副總旗,相當于副排長,頭上的發飾也不再是一塊布,而是一個木制的發箍。
第四級爵位,智作,這個意思也很明顯,就不是只做的好就能拿到的爵位了,不光要干的好,還要會動腦子,也算是一個專門為了鼓勵發明創造而設的爵位。
想要當上‘智作’,可以上交一個對國家有用的發明,一經證實,立刻賜爵,不會發明的也沒關系,懂草藥的,你可以發現一種能治病的草藥,上交之后也能賜爵,或者種地的農民,你發現了一種野外的新糧食,然后被你培育出了可以人工種植的,上交之后也可以賜爵。
這個爵位的設立很重要,是羅沖專門鼓勵百姓為部落做貢獻的,同樣也是為了培養民族的進取心,羅沖教給他們的科學技術很多,但絕不是讓他們啃老本的理由,如果將來羅沖死了呢,大漢就原地踏步了嗎,或者直接倒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