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養的牲口越多,造的糞也越多,等漚成了熟糞澆到地里還能讓糧食長的更好。
這么多好事擺在那,你不去我去,我得先去占個名額。”那人說完了這些話,立刻就擠出人群,跑到縣令那里報名了。
這一番話,自然是羅沖教人說的,他心里明白的很,現在私有制剛剛推行,雖然自己給的搬遷補償看起來很優厚,但是能知道這些福利到底好在哪的人卻不是很多,因此羅沖才提前找了一些托放了進去,主要的目的還是為百姓們解釋清楚福利的好處,而不是煽動他們搬遷。
至于一下子封出去300個公士,羅沖絲毫不在乎,這三百人將會分成兩批,一批去汝陽新城,一批去縛馬關縣城,兩地總人口近兩萬人,兩萬人里出300個公士算個屁啊。
再說這爵位封的也不虧,漢陽城所有的居民,按照功績足夠所有人升一級了,畢竟整個漢陽城都是他們建設出來的,足足用了三年啊,就算沒有功勞,光是積攢苦勞也夠他們全體升一級了。
羅沖安排的托們也確實起到了帶頭作用,紛紛在人群里普及有了爵位之后的好處,下面人的對這件事的反應也各不相同。
有的人不喜歡私有制,因為他懶,公有制的時候雖然不是吃大鍋飯,但糧食和肉還都是部落來分的,就算自己平時干活的時候少干一些,到手的食物也不會少,可是分地之后,自己再偷懶不干活可真的會餓死的。
另一種就是比較有想法的了,這是一群有私心的人,他們渴望得到自己的財產,對首領提出的‘分地,自己種糧自己吃’的口號十分贊同。
不過這還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最重要的,是因為糧食吃不完可以換成錢,錢又可以拿來換其他的各種東西。
這里每個人的想法就不一樣了,有的女人在跟自己丈夫說,多存糧食,存夠了糧食找個木匠為自己家做臺織布機,以后就可以自己織布做衣服穿,甚至織的多了還能賣了換別的東西。
也有人家里孩子多,分的地也多,一兩個種地太累,想多存點糧食回來賣了錢買頭牛,或者買兩頭驢,到時候好幫自家干活兒。
同樣也有愛吃肉的,想賣了存糧換成豬仔羊羔,從此過上頓頓有肉的日子。
也有嫌漢陽城的房子太憋屈,聽說新城分的宅基地比較大,而且得了公士爵位,分到的宅基地會更大,所以也有人因為這個原因加入了搬遷的大軍。
只要人有**,有私心,想多給家里攢東西,自然就會從人群種冒頭,這事有利有害,但是羅沖就覺得利比害要大一些,私心可以讓人產生**,有**就會有競爭。
良性的競爭不僅沒有壞處,反而還能促進集體共同進步,再說羅沖也給他們提供了那么多上升的渠道,沒理由會有人出來搞事情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