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沖這次選用的材料有三種,分別是竹子,甜桿廢渣,還有水稻秸稈。
這三種材料都是可以用來制造紙漿的,竹子就不說了,上輩子用竹子造紙的有的是,竹子做的連史紙在古代也是很有名的,用來印書可以數百年不腐。
甜桿廢渣用來打漿做紙,這個羅沖只是聽說過,對于效果什么樣,其實心里一點譜都沒有。
最后的秸稈造紙就容易理解了,秸稈是黃色的,造出來的紙一般也是保持原色,因此又被稱為原色紙。
像是小時侯的黃色作業本,診所里包藥片的黃紙,賣肉夾饃的用來墊燒餅的黃紙,中藥店包藥材用的大黃紙,糕點鋪包點心的紙,大多數都是用的這種。
這種紙質量比較差,用來寫字不咋地,但在這個沒有塑料袋的年代里,用來作包裝紙卻不失為一種好材料。
其實羅沖小時侯就沒少見這玩意,那時候村里的小地方,過節送點糕點,都是用這種黃紙包一個四四方方的包,幾個包摞在一起,最上面貼上一張寫著吉祥話和廣告的紅紙,然后用細麻繩捆在一起,拎起來就能拿走,在那個年代,拎一摞糕點可是最討老人開心的事情。
至于具體的原色紙制作方法,以目前的造紙技術,只要搞定前面的造漿環節,后面的流程差不多也可以在流水線上完成了。
秸稈造紙,為了提高的造漿的速度,羅沖用的方法是用鍘刀把秸稈切碎,然后用清水漂洗幾遍,再入石灰水泡上一天,徹底濕潤之后放在大鍋里用堿水煮,最后再撈出來瀝干水份上鍋蒸。
說白了就是用物理和化學的雙重手段,玩命的摧殘秸稈,讓其中的纖維分解軟化,加速自然反應的時間。
最后蒸過之后,再拿去放在踏碓里倒成合格的干料,然后再兌水稀釋成黃色的紙漿。
說白了就是用物理和化學的雙重手段,玩命的摧殘秸稈,讓其中的纖維分解軟化,加速自然反應的時間。
最后蒸過之后,再拿去放在踏碓里倒成合格的干料,然后再兌水稀釋成黃色的紙漿。
說白了就是用物理和化學的雙重手段,玩命的摧殘秸稈,讓其中的纖維分解軟化,加速自然反應的時間。
最后蒸過之后,再拿去放在踏碓里倒成合格的干料,然后再兌水稀釋成黃色的紙漿。
(差一百字,稍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