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第多少次來河邊看漢部落大帆船,牛尾十分享受漢部落的這種氛圍,和已經不知道成立了多少年的鑫部落比,漢部落讓他覺得更有朝氣。
這個部落的每一個人都在積極的生活,盤算著自己今年能收多少糧食,糧食又能換多少錢,來年再生個孩子。
小販們則是在種地之余,利用閑暇的時間努力賺錢,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很多人發現不管做什么樣的小買賣,都能很容易的賺到錢,因此也就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經商的大軍。
對于這一點羅沖其實是不奇怪的,漢部落現在有那么多的人口,有人口就會有需求,現在的市場一片空白,只要你有貨,就根本不愁沒人買,當然是賣什么都好賣了。
不過這里面自然少不了羅沖的支持,比如他推廣出來的那些小吃,就非常的受歡迎。
工匠們的生活就更積極了,對于制造業來說,最大的幸福不是賺了多少工資,升了幾級爵位,而是能夠看到自己親手生產出來的東西派上用場。
第一艘帆船已經舾裝完成半個月了,這些天船員們不停試航,一是測試新船的性能,第二就是培養船員怎么操縱船帆。
不過這種中式硬帆操作起來是最簡單的,船員們因此學的也很快,同時,他們不只是在熟悉船上的各種設備,其實也在一直熟悉天氣和水文情況。
桅桿的頂部插著一根紅色的風向旗,經過這十多天的航行,船員們已經總結出了這個季節常有的風向。
瀏陽河是一條由北向南走向的大河,但是這一帶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南北都有大山的關系,總是會刮東風和西風,這樣一來,對于在河面上行駛的帆船來說,這就是橫風。
順風和逆風的時候很少出現,大部分都是橫風,但是這種風向卻正好是適合中式硬帆的風向,因為只要把整個帆升起來,再把帆面拉到和船身成45度角的斜面之后,船依然能夠行駛。
雖然總是說順風跑的最快,但是既然有順風的一面,就肯定會碰上逆風的時候,然而橫風這種風向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順風也沒有逆風,不管你是要順流而上還是逆流而上,總能找到合適的角度讓船帆受風,推動船只前進。
這些天船員們就一直在練習操縱風帆,而且已經學會了怎么操縱帆船駛入上風口,然后再利用順風的優勢,在不到百米寬的河段完成180度掉頭這樣的操作,而且在調轉方向后還能快速改變船帆的角度,再次利用上橫風的優勢。
羅沖也一直在關注著這個事情,并且他還再次設計出了兩種小型的新船,用來配合大帆船使用。
一種是小型的水文偵察船,這種船只有不到五米的長度,寬不到兩米,僅供一人使用,也就比當初他做的那個皮劃艇大那么一點,但是不同的是,這艘船上也有船帆。
不過上面的桅桿卻是活的,可以靈活的拆卸下來。
做這個玩意兒的目的,當然就是為了給大船開路用的,因為內陸河水文環境比較復雜,河道的深淺,有無礁石,前方坡度怎么樣,有沒有激流,甚至前方有沒有瀑布......
如果什么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就開著大船一頭莽上去,最后很可能就是船毀人亡的下場。
而有了這個船,就可以派一個人駕駛小船先到前方偵察,如果發現前方不適合大船航向,就要及時的給后面的大船發信號,讓大船停下來或者掉頭。
雖說這樣對前面的偵察員有些不公平,但是如果能用一個人的犧牲來換取后面的大船和眾多船員保存,羅沖肯定會毫不猶豫的犧牲掉偵查員。
當然,高工資和高撫恤也是必須的,這個職位自愿參加,不強迫任何人,因為強迫了反而更危險,萬一強迫誰干這個,讓這人生出報復之心,明明前方是個瀑布,結果他不發信號,那最后大家只能一起玩兒完。
另一種新型的小船,就是配屬在大帆船上的舢板,這個船只有五米長,但是卻有兩米五寬,長寬比二比一,目的自然不是為了跑的快,而是要多裝人。
船的頭尾都是平頭,也沒有動力,全靠手動劃槳。
其實這個就是一艘登陸船,在岸邊石頭太多,或者水位太淺,大船無法靠岸的時候,就可以讓大船在河中間拋錨停船,然后讓船員放小船下去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