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的震驚之后,有姜氏的人再次被游伏所說的糧食產量給驚住了,就是他們早晨剛剛吃到的那種糧食,居然有如此高的產量,三個月一熟,如果一次收的糧食不夠吃的話,還能再種一季,等于相同的土地面積獲得了兩倍的糧食產出,確實大大的提高了生產的效率。
但是在震驚之后,宣也再次提出了新的問題。
“如果每年種兩次的話,那要干的活豈不是更多了,光是翻地都來不及吧,更別說兩年連種一塊地都會導致產量降低,病害增多,你們還在一塊地上一年種兩次,你們是怎么保證兩次產量都那么高,而且沒什么病害的?”
有姜氏種田的歷史已經有很長時間了,自然有自己的一套經驗和理論,他們是知道糧食連作會導致減產和病害增加這種問題的,可一直都沒有什么有效的解決辦法,只能用休耕這種最原始的方式來解決,但也只是治標不治本。
之前漢部落遇到的游耕部落粘部落更慘,他們直接種個兩三年就換一塊地,整個部落一直處于半遷徙狀態,還不如有姜氏來的穩定呢。
“嗯,我們部落也有這種問題,或者說種地的都會有這種問題,但是從一開始我們首領就知道,還有他自己的一套解決辦法。
我們首領說,泥土中有養份,這些養份可以供給糧食的生長,但是這些養份是有限的,如果連續種植就會把泥土中的養份用光,這樣糧食沒有供養就會減產,長的不夠壯,也會容易得病,就像瘦小的小孩長不高一樣。”
游伏在那里解釋著,宣聽完則是琢磨了一會,嘴里念叨著‘養份’‘泥土’‘用光’這幾個詞,然后點了點頭,顯然也認可了這種說法,而且對漢部落的首領也有了更高一層的印象,這個人肯定是個有智慧的人,想要解決一個問題,就要先知道問題是怎么發生的,只有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才好用對癥的方法治療不是?
漢首領的這個思維邏輯是很厲害的,有的人都想不到這些,更別說讓他想出解決辦法了。
“那你們首領有什么好主意解決這些問題?”宣再次問道。
“泥土中的養份不夠了,那我們就往泥土里面加養份就行了啊。”游智在一旁接了一句。
有姜氏的眾人立刻醍醐灌頂,紛紛哦了一聲,對啊,自己怎么沒想到呢,可是那個養份是什么?
看到宣和勇幾個人盯著自己,游伏沒等他們問出來就自己說道。
“施肥,我們把糞便收集起來扔到一個大坑里堆著,再添加一些糧食的秸稈或者野草和草木灰,把它們放到一起高溫發酵,嗯,高溫就是必須天熱的時候,等全部腐熟之后再把這些肥料埋到田里,哦對了,必須在播種之前,埋在糧食生長的土層下面,所以土地要深翻才行,后期糧食灌漿的時候也可以追肥,這個時候就可以把肥料兌水稀釋,然后直接從地表施肥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