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就是他們通過一條支流發現了通往草原大湖的水路,又成功的到達了草原,以及最近半年草原上的變化,還有游伏和蘇日圖那群首領們關于給漢部落獻地的協議。
信的最后還強調了如果首領同意筑城的話,就早點安排需要的各種物資以及人手,還有更多的船只。
羅沖看完這封信之后是很高興的,漢部落得到了發展的機會自然是好事,只不過漢部落發展的速度太快了,導致現在四處都需要人手,物資什么的還好說,這個勞動力的問題實在是太難了,必須得想辦法解決才行。
好在今年各個新設郡縣的基本建設已經差不多完成了,所以那些食人族的奴隸就能騰出手來了,不過羅沖當然不會讓他們閑著養老,正好現在又有了新的建設項目,把他們全都送去豈不美哉。
還有那個什么蠻人部落,居然敢殺害我漢部落的子民,真真是該死,不過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我羅沖也不是嗜殺之人,不如給他們一個勞動改造的機會,就全抓起來給漢部落干活贖罪吧。
不過剛想到這,羅沖又犯起愁來,抓人,說的容易,讓誰去抓,總不能自己親自去抓奴隸吧,所以還得組建軍隊,這還是要人才行。
得,繞來繞去又回到了原點,還是缺人。
論一個新興帝國有多難?羅沖只想說一句:我太難了。
昔日的春秋戰國之爭,秦統一六國之爭,再到大明驅逐蒙元之戰,這些戰爭中所涉及的軍隊隨便拉出來一個都有上百萬之多,他們哪來的那么多軍隊,是他們的生產力比現在的漢部落高嗎?不,漢部落現在有些方面的科技甚至是超越他們的。
那為什么漢部落沒兵呢?還不是因為制度和背景的問題。
想當初戰國七雄,隨便一個都能拉出來最少20萬兵力,為什么,因為他們有庫存的糧食,因為他們用的是義務征兵制度,什么叫義務征兵制,就是不給軍餉,不給衣服鞋子,打完了還能活著或許有功,死了連個撫恤都沒有。
而且這種義務性質的兵役制度,還必須保證不征獨子,一個家庭必須有兩個兄弟以上,才能拉走一個當兵,因為剩下的那個人還要留在家里種地,不能因為打仗而耽誤了后方的生產。
到了明朝就更喪心病狂了,兵鋒最盛的時期,成建制的軍隊保有量將近300萬人,現代中國十幾億人口才多少兵,明朝的時候才幾千萬百姓,居然有那么多軍隊,他朱元璋憑什么養得起那么多軍隊,還不是靠了軍戶制度。
衛所全都就地屯田,當兵的自己種地養自己,多好,國家只要負責軍械和甲胄就好了,軍餉不給,糧草也不給,堪稱最便宜的軍隊,也別說,畢竟大明建立之初是真窮啊,老朱也是沒辦法。
羅沖難道不懂這些嗎?義務兵役制度不香嗎?衛所屯田不夠便宜嗎?他也想學習啊,可惜漢部落不給他這個機會。
漢部落各郡縣的百姓大多都是剛剛穩定下來的移民,家里都是小年輕,基本上都是年輕的兩口子帶著兩三歲的小屁孩在生活,根本不存在一個青壯出去當兵,家里還能留一個兄弟種地的說法,所以一旦強行征兵,那肯定會影響后方的生產,這是必然的現象。
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還是羅沖自己。
漢部落的人口構成基本全部以外來人口加入為主,在漢部落出生的孩子現在最大的才五歲,所以部落的中堅力量還是那些外來人口。
而羅沖為了保持自己的統治地位,強硬的實行了編戶齊民的制度,所有成年男子必須組建自己的家庭另立門戶,第一個目的自然是為了促進人口增長速度,第二個目的,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分化宗族勢力,或者說氏族、小部落的勢力。
你不是同族嗎,你不是族長嗎,那我把你的族人全都給你拆散遷徙到各處安置,你還有什么資本跟我叫板。
還有羅沖經常給一些有功勞的族人賞賜,什么賞賜,先賜你個姓氏再說,原本你是胡氏族的,好啊,我現在給你改姓李,以后你就是老李家的祖宗了,這樣你和原來的氏族就成了兩家,你還拿什么宗族勢力跟老子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