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漢部落首批裝備的通用型鋼盔,全部以鋼板沖壓做成外殼,內部用藤條編織成一個內盔,看起來就像是六七十年代那種藤編的工人防護盔一樣,然后再把內外兩層卡在一起,最后里面再縫制一層麻布內襯,調節用的帶子,兩側還有帶子可以系在下頜處。
這樣做的好處就不用說了,因為頭部沒有直接接觸鋼盔所以不用擔心凍傷粘連的問題,遭到重擊還有內盔作為緩沖層,里面的調節帶更是用處頗大,因為不管頭大還是頭小,都可以通過調節帶子來適應佩戴者的頭部,省去了制作很多大小型號鋼盔的麻煩,因此才被稱作通用型鋼盔。
通用型鋼盔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它的正前面還有用來掛裝面具的卡筍凹槽,周圍還有一圈用來掛護頸的小孔,用來適應各種不同的兵種,如果他們需要改裝的話,也是能夠自己完成的。
一個字,結實,兩個字,省錢......
就在漢部落這邊忙著生產研發軍用物資的時候,游伏的船隊也已經按照原來的航道抵達了有姜氏那里的停靠點,當然了,這個地方距離有姜氏還有半天的路程,游伏沒有辦法,只好把自己侄子游智派上門去請他們。
一路都很順利,游智也按照記憶中的路線找到了有姜氏的駐地,再次見到了他們那個睿智的首領宣,并代表游伏發出了同回漢部落的邀請。
自從游伏離開的這一個月的時間里,有姜氏已經完成了秋收冬儲的各項事宜,但是他們的首領姜宣也沒閑著,一直在思考到底要不要去漢部落看看,這是一個不管是文化程度還是科技程度都高度發達的一個部落,對姜宣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尤其是文化方面。
科技可以慢慢研究,只要族人們能吃飽肚子,總有慢慢研究工具的時間,但是文化該怎么發展,有姜氏雖然有自己的一套傳承,但是姜宣卻對未來迷茫無比,因為他不知道未來的方向,有姜氏到底要怎么發展,換成現代的說法,就是沒有規劃出明確的國家發展戰略。
最后思考了良久,姜宣還是決定先去漢部落看看再說,自己不能閉門造車,去漢部落長長見識,沒準還能開拓一下思路呢。
于是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姜宣安排好了族內的臨時管理人選,就帶著勇和蕾,還有十個護衛的戰士一起登上了游伏的帆船,一路逆流而上駛向了西北方的漢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