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又是小旗一級,相當于班長級別,不過漢部落的每個小旗是12個人,其中正副小旗各一人,戰斗時可由正副小旗分別帶領五個人,組成靈活多變的小型陣法對敵。
這一點在熱兵器時代沒什么用,但是用來冷兵器戰斗效果卻十分明顯,甚至在二戰時期的侵華日軍也有這種用法。
日軍的班長一級叫作軍曹,通常會在步槍的刺刀上挑著一面小膏藥旗,在白刃戰拼刺刀的時候,周邊的士兵就會自動向挑著旗子的軍曹靠攏,和我軍拼刺刀時通常都是四五個人打一個,從來不落單,所以日軍的白刃戰能力極強,每次和日軍拼刺刀我軍都會吃大虧。
雖然是敵人,但是好的東西就要虛心接受,再說中國古代也有類似的戰術模式,比如明朝戚家軍的大小鴛鴦陣,差不多也是五六個人的小陣型,但是對敵效果卻十分顯著。
羅沖也是本著這樣的想法,才在每個小旗設置了兩名長官,這樣就可以分別組成兩隊,兩人各執一旗,戰斗時其他隊員向旗幟靠攏搶占有利陣型,可以發揮出更大的戰斗力。
等到六七百個小旗官全部到位之后,就開始直接喊人加入各個小旗了,整個校場上兩千多人瞬間被分了個干凈,剩下的就都是千牛衛的人了。
千牛衛的任命儀式由鷹銳主持,和虎賁衛的過程一樣,先是一級一級的叫軍官上前接受任命,然后領取各部的軍旗到下面站隊,再等著最后分那些基礎的隊員。
等這些正兵全都分完之后,整個校場上就只剩下一百多個新兵零零散散站在那里,他們的心里十分不是滋味,因為他們自己明白昨天考核的時候是什么樣的表現,這一百多人就有很多連十公里都沒有跑下來的,別的項目基本也是墊底的存在,現在那邊都把部隊分完了,唯獨把自己這些人晾在這里,難道是不準備用我們了,想把自己趕回家?
很多人一時間都有些沮喪了起來。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兩個衛所的衛司馬又拿出一張名單開始喊人了,直接把剩余的一百多人掃空,最后這些人被兩個衛所平分,分別組建了一個后勤加強總旗,和那些負責戰斗的總旗不同,后勤總旗直接下轄了五個小旗,比那些戰斗部隊的編制還要多出兩個小旗出來。
一群墊底的撲街被分到了后勤部隊,這是讓他們始料未及的,不過這樣也好,反正干啥啥不行,但是出吧力氣,給大家搬搬東西趕個車,做個飯,修補修補東西還是沒問題的。
有人忽然想到,“對了,那個分不清顏色的假瞎子也是后勤部隊的吧,聽說還讓他當了鐵匠,現在我們也是后勤部隊,這么說豈不是我們也能學點什么手藝?”
“啊?后勤部隊還能學手藝的嗎?那我要學木匠,這樣等我退伍了就能回去進瀏陽郡的造船工坊,造船的那些木匠工資可高了,要是能領頭的大師傅工資都能頂好幾個人的,不過必須要能看得懂圖紙才行,我要是能學會了木匠,回去當個造船的大師傅就好了。”旁邊的一名后勤兵聽了戰友的話語忍不住憧憬道。
“是啊是啊,這么看來能當后勤兵也是不錯的,就算將來退伍回家也能學門手藝,這安排的挺好。”
最后一批墊底的新兵剛剛被瓜分一空,還在底下小聲議論著,就聽到前面的檢閱臺上再次傳來了新的命令。
“虎賁衛刀盾兵,以總旗為單位,上前列隊,領取甲胄裝備。”
“千牛衛弓弩手,以總旗為單位上前領取甲胄裝備。”
嘹亮的命令聲響起,讓堅盾的心神一陣激蕩,終于要領裝備了,不知道自己會領到什么樣的甲胄和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