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畫的是船?!”姜宣驚了,然后緊接著又問了一句,“是不是和我來時坐的那種帆船一樣?”
聽到這里,羅沖這才抬起頭看了他一眼,然后淡淡的回到:“是帆船,不過比你坐的那個還要大一些。”
“比那種船還大?!”姜宣再次驚住了,“大多少?”
“大一倍多吧......”羅沖再次開始低下頭畫圖。
姜宣聽到這話直接愣在了原地,他不知道船到底需要怎么制作,但想來絕對不容易,曾經他第一次坐上漢部落的雙桅帆船時,就已經被漢部落的制造能力驚為天人,可是現在眼前的這個漢部落的首領居然說他要造比那還大一倍的帆船,如何能不讓他驚訝。
羅沖身為當事人卻是不管這些,全神貫注的繪制著幾種新船的圖紙。
漢部落需要船,需要很多的船,更需要很多的大船。
遠的先不說,光是這次軍隊南征就需要很多的船只運送兵力,不然羅沖拿什么一次性投入四千多的兵力?
到時候不僅要運送士兵和輜重,等打完這場戰斗之后,還要把那么多的俘虜押送回來,這都需要大量的運輸船。
當然,這都是短期的目標,可是往長期看呢,不管是在草原建城,還是運輸下游的煤礦、銅礦、汞礦、沙子等礦產,都需要更合適的運輸船只,設計指標就要求載重量大,易操作,航速快等特點,拿現在的這種雙桅帆船運送煤礦?門兒都沒有......
所以漢部落研發新的船型是迫在眉睫的,必須要大船。
漢部落的造船史從最開始的八米長小舟,到現在的二十米長,六米寬的雙桅帆船,如今已經愈發的不能滿足運輸需求了,因此羅沖這次直接整了個載重量400噸以上,排水量超過500噸的‘大船’。
大船有多大呢,直接把現有的帆船長度翻了一倍,變成了四十米長,六米的船寬變成了十米,兩根桅桿變成三根垂直桅桿,一根船艏斜桅。
雖然比原來的體積大了一倍不止,但是這個新船型的理論航速卻比原來的還要快上許多,首先是增加了風帆的面積,這等于直接增加好幾臺更加有力的發動機,因為隨著船體的拉長,新船不只是增加了桅桿的數量,就連桅桿的高度也要同步增高,這樣新船的一具風帆的面積就能相當于老船的全部風帆了。
再有就是更加流暢的船型,原來的雙桅帆船長20米,寬6米,長寬比是3.33,現在船體拉長到了40米,寬十米,長寬比變成了4,這就表明了新船的船體更加的瘦長,按照流體力學的說法,也就是新船航行的阻力更小。
別看新船比原來的體機大,但是單論速度,這就相當于在問是一根竹竿在水里漂的快,還是一只圓形的木盆在水里漂的快,兩個物體的排水量都差不多,甚至竹竿的排水量更大一些,但很明顯的瘦長的竹竿絕對比木盆航速要快的多。
哪怕長寬比只增加了0.66,航速的提升都是顯著的。
不過對于船舶來說,長寬比也并非是越大越好,長寬比越大航速越高,這是船舶制造中的一條鐵律,帶來的航速加成固然可觀,但是越瘦長的船型轉彎半徑就越大,小半徑急轉彎的話還容易因為重心偏移發生側翻,這也是一條鐵律。
也就是說,像這種四十米長的大船,在瀏陽郡最多百來米寬的河段,想要調個頭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所以羅沖準備把這些大船停靠的碼頭放在新建的衛山郡那里,在湖里完成大船的掉頭,只要通過了瀏陽郡這段流域,到了下游少則兩百多米,寬則數百米的江面上,就不用再為調頭的事情發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