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把這個碼頭以及城墻向岸上延伸,形成一個可以連接碼頭的內城,內城以大量的倉庫,住宅,銀行金庫,行政官屬,兵營,學校為主,修一條大路直通碼頭,這里要嚴防死守,只允許漢部落自己的居民或者商人進出。
接著再圍繞著內城的外側,修建一個外城,外城主要分東西兩個大區,東城區為商貿區,主要交易一些給人用的生活物品,當然也包括客棧,酒館,飯店之類的營業場所;西城區則是專業的牲畜交易場所。
草原人也沒有什么商品可以賣,他們唯一能拿出來的就是牛馬羊,或者獸皮,牛羊角一類的東西,他們可以在西市把這些牲畜賣給漢部落的商人,換成錢幣之后再去東市消費,有錢不愿意走的當然也可以選擇住在客棧里。
而且這個外城也需要具有供人居住的能力,羅沖就打算用外城來安置那些愿意投奔漢部落的草原人,他們將具有外城的居住權,享有漢部落普通公民的所有待遇,主要的作用,就是讓這些人來管理那些賣給漢部落的牲畜。
內城的城墻會建的比較厚比較高,要有非常出色的防御能力,然后還要建幾條空中的天橋和外城的城墻相連,可以供守城軍隊靈活的穿越內外城,還不被敵人攻擊到。
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一旦打起來,外城基本上就是被放棄的,根本就守不住,關鍵時刻還是要守內城為主。
這倒不是因為羅沖沒有信心,而是因為這個城池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和草原部落通商而存在的,所以你總不能不讓他們進來吧,那還怎么做生意。
可是你一旦放他們進來,鬼知道這些人會不會突然發難,然后劫掠一波,所以羅沖壓根就沒打算守外城。
當然了,守還是要守的,一旦遇到這種事情發生,那么只有兩種可能,一是有人見錢眼開,臨時起意,只是小打小鬧不足為慮,另一種就是有計劃有預謀的想要攻城,然后提前派一些人打扮成商人混進城池,想要偵察布防情況,以及制造混亂,關鍵時刻里應外合打開城門。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羅沖才想到了把城池分為內外兩個區域,將重要的設施全都安置到內城,然后再架設幾條空中天橋和外城的城墻相連。
這樣一旦有人混入城中作亂,或者外面有大量敵軍來攻的時候,就可以立刻關閉內外城所有的城門,內城堅守不出,物資一般是不會缺少的,因為倉庫就在內城,而且還有直接通向湖里的碼頭,里面的人也可以隨時乘船撤離,外面的物資和援兵也可以隨時用船來補充。
內城的兵力也可以通過兩道城墻之間的架空天橋實現快速部署,利用內外兩層城墻的優勢,將整個外城區變成一個超級大的甕城,不管混進來多少敵人,他都要在內外兩層城墻的夾擊下死無葬身之地。
除此之外,在外城的城墻外面,也要修出幾個探出去的墻頭堡,這樣人就可以在外伸的碉堡里面,從側面攻擊攀附在城墻上的敵人,讓整個城防做到真正的無任何防御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