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前方百米有礁石,向右避讓。”一個廚子一直趴在船頭盯著水底,看到前方的水里出現一大片黑影之后,立刻大聲報告道。
游伏聽到告警也連忙看了過去,看到礁石大體的形狀之后,也連忙命令旗艦的船長向右轉舵四檔避讓開礁石,不過等繞過去之后立刻又調整了方向,再次向著島嶼的方向駛了過去。
現在正值六月三十日,也正好是月末的最后一天,潮水正處于每個月的最低水位,連竹島西北方向的暗橋都從水中露了出來,這邊很多原本泡在深水里的礁石此時也有不少露出了海面。
越是靠近前面的島嶼,帆船行駛的越是小心,不得已的情況下,游伏甚至下了半帆前進的命令,船速越慢越容易躲開水中的礁石。
短短的十幾公里,帆船前進的可謂十分艱難,游伏心中不禁給這個地方打上了差評的標簽,那么多的礁石,很明顯就不是非常好的航道,自己這還不是很大的船,以后要是大船來了,絕對不能走這里。
“團長,我看到人了,前面那片礁石上有很多人。”趴在桅桿頂端的瞭望手四處眺望之下,很快就確定了目標,將自己的發現匯報給了游伏。
“在哪呢?是什么人?”游伏立刻仰頭問道。
“在那邊。”瞭望手也看著甲板上的游伏,伸手為他指了方向。
游伏立刻看去,果真看到有不少人站在一塊距離島嶼較近的大礁盤上,那些人又瘦又小,但是看起來卻很精壯,渾身**,幾乎不穿衣服,皮膚黝黑,看的出經常暴曬,他們身邊有許多細長的竹筏,還有竹子編制的魚簍或者竹筐,不時還有人拿著魚叉和石頭跳入海中,沒過一會兒又爬了上來,然后將插到的海魚海蝦扔到礁盤上,由礁盤上的人負責處理收集,插魚的則是一個猛子又扎了下去,沒過一會兒再次上來送魚,反復不停的進行著效率極其低下的捕魚作業。
就在這個時候,站在礁盤上的人也發現了游伏的這條帆船,頓時就愣在了當場,很多剛從水中冒頭出來的人正準備讓上面的人接魚,但是看到他們都盯著一個方向,然后自己也看了過去,這一看,立刻也愣住了。
只見遠處突然駛來一個人造的龐然大物,那東西上面豎著一面超大的旗幟,正中間的那個‘漢’字煞是醒目,讓他們一眼就認了出來。
不錯,這群在海邊以礁盤為前線駐扎點,靠著深潛用魚叉捕魚的,正是竹島最東面崖山地帶的漁部落。
漁部落也是竹島的一部分,同屬鑫部落的管轄,自然也早就知道了漢部落的存在,不過卻始終沒有和漢部落接觸過,然而就在上個月,鑫部落的筑長老卻帶著一群自稱是漢部落使團的人到了他們這里,說是要劃一塊荒地供漢部落使用。
對于這個突然冒出來的鄰居,漁部落也不甚在意,大家各過各的,只要你漢部落別來找我麻煩,那就各自相安無事。
可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一個自稱叫獸牙的漢使卻對他們表露出非常友好的態度,去他們的村子探訪做客的時候,還帶了不少的禮物,更是拿出一些稀有的布匹低價賣給他們,并承諾以后漢部落在這里扎根后,還可以賣給他們織布用的機器,免費教導他們自己織布,而獸牙的條件就是希望能夠在本地得到漁部落的支持,如果將來要蓋房子什么的缺人,希望漁部落能出些人幫幫忙,當然這個忙也不會讓他們白幫的,漢部落愿意出一些漁部落急需的東西當作勞務費。
這樣的好事人家直接送到了家門口上,漁部落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漁部落的族長當場就表了態,不就是缺人嗎,以后有事直接說,漢部落的忙漁部落一定幫。
因此,在使團努力的經營下,漁部落對漢部落的第一印象還是非常好的,他們一直把漢部落當作一個十分富有,科技發達,而且平易近人的部落,似乎漢部落的每一個人都十分友善。
自從漢部落的使團在漁部落旁邊駐扎下來之后,漁部落就有許多人會提著當天捕到的漁獲往使團那送,一開始純粹是把使團當作朋友,本著有飯大家一起吃,肉多了就一起打個牙祭的想法去的。
但是每次漢部落的人都會說他們漁部落怎么怎么不容易,堅決不會白拿朋友食物這樣的話,所以每次去送魚獲的人,最后走的時候總能從使團那里得到一些小東西作為回贈,有時只是一只漂亮的瓷碗,有時則是一些裝飾頭發的首飾,或是一些精美的小刀,最近似乎是使團實在拿不出東西了,就開始用漢部落的錢幣交換,總之就是本著最開始說的那句話,絕不白拿朋友的食物。
碰到這樣有原則而且又大方的鄰居,漁部落自然歡喜,能用自家吃不完的海鮮去漢部落那里換一點實用的小玩意兒,他們當然也很高興,只是使團第一次來的時候帶的東西終究是有限的,很多東西送完之后就‘不得不’用錢幣開始交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