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了自己的安排之后,羅沖就立即把信件用飛鷹傳書發了出去,他知道游伏和獸牙那邊還在等著自己的回復。
將信送走之后,羅沖便開始專心的籌辦起了化工廠的建設。
湖心島最大的一個工廠便是煉焦廠了,這里關系到漢部落的鋼鐵產出,所以是最重要的一個項目。
關于這幾個湖心島的編制問題,羅沖直接把它們劃成了縣級行政單位,除了造幣廠隸屬于首領直轄,其他的工廠全都劃到了衛山郡的下屬,目前為止,八寶山的銅礦區也可以當作一個縣,由于地理關系,最后被劃到了瀏陽郡的轄區。
如今的煉焦廠堆場中,已經堆放了如同小山一樣的煤炭,當然還有另一堆差不多量的石灰石,其中的煤炭來自東薪郡,現在由于荊言的努力開發,東薪郡已經是個人口過萬,有能力每天輸出大量煤炭的郡了,平均每兩天便能裝滿一艘沉艙型三桅運砂船,每船載重不低于一千噸。
另外的石灰石則來源于八寶山礦區,同樣經過船運送到煉焦廠這里,而且由于八寶山礦區是漢部落最早開發的一個礦區,開采能力和采礦工人都是最多的,再加上石灰石這種礦物相較于煤炭更容易開采,所以煉焦廠的石灰石供給量并不低于煤炭。
有了這兩樣的原料儲備,那就只差生產設備的建設了,焦化爐的建設便是重點,建造這樣的特殊設備需要用到大量的耐火磚,好在耐火磚的材料不管是八寶山還是鹽湖鐵礦都有不小的儲量,從這些地方開采到原料后,直接就近在衛山郡和瀏陽郡燒制,最后制成成品的耐火磚,再分別供應給湖心島的煉焦廠和新鋼郡的鋼鐵廠。
有了穩定的建筑材料供給,再加上最近漢部落通過幾次戰爭獲得的大量奴隸,以及一批經驗豐富的包工頭,煉焦廠的建造速度還是十分可觀的。
廠區專門規劃出來的居住區已經有了模樣,由于湖心島面積頗大的關系,羅沖并沒有搞什么樓房或者公寓,而是全部按照獨門獨院來建設的,每家的院子都不小,可以種些桑麻蔬果自給自足,除了糧食以外,其他的大部分都可以滿足,雖然這里沒有樹,不能提供木柴,但是煤炭卻有的是,平常做飯和冬季取暖可以全用煤炭。
那些被漢部落抓來的戰俘們,最后被羅沖全部放到了湖心島上居住,給他們一定的自由,讓他們一家團聚,房子由部落提供材料,然后讓他們自己建設,同時他們也要為漢部落工作。
逃跑是不可能的,叛亂也是不可能的,煉焦廠所在的湖心島,出于環保和運輸的考慮,當初在地皮的選擇上,羅沖就選的這個一面是沼澤,其余三面環水的大島。
剛剛捕獲的戰俘在沒有船只的情況下,是絕對不可能游出這片濕地的,而且島上雖然可以自己種菜搞養殖,但是最關鍵的糧食和鹽卻只能靠外界補充,如果島上發生叛亂,羅沖甚至不用干涉,只要斷了他們的糧食和鹽,他們立刻就能蔫下去。
被放到這種環境里,戰俘們基本也就認命了,更何況漢部落所提供的待遇并不低,積極干活的話還會有牲畜或者布匹一類的獎勵,除了被限制在島上見不到人以外,其他的生活方面比他們原來的生活還要好,所以島上的戰俘們都還算比較聽話。
看著眼前一座座形如高塔的爐子矗立起來,還有更多的工人參與到建設里,羅沖決定以后也可以將奴隸里面表現良好的人放到這里,也算是還他們一定的自由吧,雖然他們是永遠不可能出島了,但不代表他們的后代不可以,逐漸轉化成順民之后,他們的后代都將成為漢部落正常的子民。
巡視了煉焦廠的建設情況,羅沖再次前往了瀏陽郡的造船廠,沉艙型的三桅運砂船還在繼續建造,因為漢部落的采礦需求比較大,很多的礦物都要從遠處運輸,所以這種高效節能的運輸工具自然是不能少的。
漢部落目前除了需要大量的煤炭和金屬礦物之外,其他的非金屬礦物也十分稀缺,其中最大的需求是石灰石,石膏,還有大量的沙子或者長石、云母一類的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