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山縣的縣令聽首領問起了紡織,立刻就帶著羅沖去視察了。
去年的時候,由于漢部落的盤子越來越大,人口越來越多,僅靠漢陽城內的一個紡織廠已經無法滿足部落的用布需求,而汝陽郡內的紡織廠卻是以生產絲綢為主的高端紡織廠,一般的百姓們壓根用不起,基于這種情況,羅沖很快下達了紡織手工業渠道下沉的命令。
首先是漢陽郡下屬的三個縣,在羅沖派出的技術團隊支持下各自生產起了織布機等紡織設備,然后鼓勵當地種植特色纖維作物,招募閑散女工培訓技能,最后成功建設縣級紡織廠。
就拿丹山縣來說,其人口規模其實比當初的漢陽城人口還多,哪怕是現在也不相上下,所以當地所產的纖維作物產量是不亞于漢陽城的,織布機等設備全由郡里派來的大師傅指導,當地木匠自己生產,因此在生產設備方面和漢陽城也不相上下,要說最有特點的,那肯定就是原料不同了。
沒錯,就是原料不同,漢部落目前的紡織纖維有好幾種,主要以苧麻為主,其次是羊毛和羊駝毛,然后是桑蠶絲和栗蠶絲,現在的棉花還在試種,并未形成主流,但是丹山縣這里不同,他們自己開發了好幾種新材料,那就是亞麻,漢(大)麻,青麻和黃麻。
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自然就是羅沖推出的功爵制度了,誰讓羅沖說了,只要搞出一種實用的發明技術,或者為部落發現一種新的材料,都可以憑此升爵,這不就是逼著那些想要爵位的人主動尋找嗎。
所以漢部落能發展那么快不是沒有理由的,這是制度帶來的優勢。
亞麻苧麻一類的植物其實很常見,這東西在山里就像是野草,漫山遍野到處都是,只是你認識不認識的問題,羅沖不可能全都認識,百姓們也不可能全都認識,但這并不妨礙想要爵位的人把它們都采回家里挨個實驗,總能試出幾種能夠使用的,丹山縣這里的四種新麻就是這么來的。
要說麻纖維里面長度最長的,那肯定是非苧麻莫屬,但是相對較短的亞麻、黃麻、青麻這些麻種類也各有用處,隨著漢部落引入了糯米的種植,用糯米做植物膠的技術開始普及,有了這種植物膠,以前沒什么用的短纖維才真正派上了用場。
亞麻是麻纖維里的高檔貨,生產出來的麻布比苧麻要舒服,也更加精細,堪比植物里的絲綢,質量那是吊打苧麻產品,現在丹山縣的亞麻布料已經成了漢部落麻紡品中最高檔的存在。
黃麻和漢麻的檔次就和苧麻差不多了,不上不下,質量稍好,當時和苧麻纖維的長度比起來那就是弟弟,但是中檔也有中檔的用途,那就是生產功能布料,也就是鞋面,鞋底,船用帆布之類的東西,在漢部落也是非常暢銷的。
最后剩下纖維較短的青麻,全部被用來生產麻繩和麻袋,銷量同樣喜人。
羅沖走進丹山縣的紡織廠,入眼的就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整個工廠車間內都充斥著咔噠咔噠的機杼聲,那是踏板和飛梭的混合交響曲。
默默數了一下,光是車間里的飛梭織布機就有一百二十臺,每一臺都有人在不停的操作,按照現代的叫法,那就是全功率運行,至于精梳機和紡紗機,那都在另一個車間里。
“這里生產的都是什么布,給我介紹一下吧。”羅沖對身旁的縣令問道。
“回首領,這里一共有一百二十臺飛梭織機,其中五十臺是生產亞麻布的,因為亞麻布穿著舒服,所以在夏季賣的非常好,到了秋冬季節也非常好賣,到了那時候主要用來做內衣,比較粗糙一點的苧麻布拿來做外衣,所以我們生產的亞麻布一直很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