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頭挑了一圈,也沒想出自己到底要啥,于是便找來自己的兒媳和小孫子來幫忙挑選,看看家中需要些什么東西。
“這個針怎么賣?”老人的兒媳牽著孩子蹲在地攤前問道。
“鋼針短的一文錢一支,長的兩文錢一支,這也有成盒的,一盒十支,你要多少?”商隊的伙計盤腿坐在地攤的涼席上做著生意。
“你們漢部落也不常來賣東西,那就多買一點吧,給我來五個短的,五個長的,可是這個我要給你多少錢,這東西怎么算啊。”婦人有些不懂的問道。
“五根短的,一文一根,一共五文錢,五根長的兩文一根,那就是一角錢,所以一共給我一角五文錢就行。”
婦人轉身看向拿著錢的老公公,示意讓他來結賬,但是老頭子也是一臉懵逼,看著手中大大小小的錢幣,根本分不清哪個是哪個。
“小后生,老人家我不識字啊,這東西到底要怎么換?”
“哈哈哈哈,您老別著急,我教您認認這錢,咱們漢部落的錢幣好認,就算不識字,也能分出哪個是哪個,您看這個正面帶著一束谷子,而且最輕最薄的這個,便是一文錢,頭戴斗笠在地里干活這個,就是兩文,趕著牛耕地的是五文錢。
比它再大一級的角,這個兩種顏色,上面印了一匹馬的就是一角,印著羊的便是兩角,印著一只老鷹的則是五角。
您兒媳婦買的東西一共一角五分,所以你只要給我印馬的,和一個趕牛耕地的就行了。”伙計指著錢幣上的那些圖案給幾人介紹道。
“我認識,我認識,爺爺,讓我來幫你找。”一旁的小孫子立刻高興了起來,小孩都喜歡玩,更喜歡好看的玩具,這錢幣做的精致,上面還有各式各樣的圖案,確實很容易招小孩子喜歡。
五六歲大的孩子快速從老頭手中的一把錢幣中挑出了耕牛和馬匹圖案的錢幣,然后笑呵呵的看著他爺爺,一副快點來夸我的樣子。
老頭自然不會掃興,連忙夸獎了兩句,然后就把錢給了商隊伙計。
伙計收了錢,拿出一根帶塞子的小竹管,將婦人要的十根針都裝了進去,然后又開始給別人介紹價格。
隨著另一邊銅鐵交易的進行,大量拿到銅錢找零的百姓也湊到了雜貨攤位前,不停的跟商隊的伙計詢問各種商品的價格,交易也在陸續的進行中。
這里的土著百姓對錢幣的認知速度非常快,這就不得不說當初羅沖想出來的這些圖案和進制了。
漢部落當初推廣貨幣的時候,就是因為大多數百姓都不識字,分不清貨幣面值,羅沖才想出來了一個用圖案代替文字的想法,只要能看出來上面的畫,就能找出相應的面值。
還有十進制的貨幣體系,對于算數本來就不好的文盲百姓們,這種用十根手指就能當作算籌的進制,非常利于計算。
就連漢部落的百姓,不說貨幣剛開始推廣的時候,哪怕是現在,還有許多人是靠硬幣上的圖案辨認面值的。
就在這時,買東西的百姓中突然有一個男人問道。
“漢使,我想買這口鐵鍋,可是我的錢不夠了怎么辦?”
“差多少?”賣東西的伙計反問道。
“差,按你們的說法,還差兩角錢,這該如何是好?”男子有點發愁的問道,別的東西他已經買完了,手里的錢也花的差不多了,但是還剩下一些,他又不放心留在手里,看著棚子外的商隊伙計在那里用鐵鍋做飯,他頓時也想用剩下的錢買一個,只可惜鐵鍋價格太貴,他手中的錢還差一些。
“差,按你們的說法,還差兩角錢,這該如何是好?”男子有點發愁的問道,別的東西他已經買完了,手里的錢也花的差不多了,但是還剩下一些,他又不放心留在手里,看著棚子外的商隊伙計在那里用鐵鍋做飯,他頓時也想用剩下的錢買一個,只可惜鐵鍋價格太貴,他手中的錢還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