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這邊的拖延計劃也還在進行,金長老一邊派人按照獸牙的指示協助建造風車水車,使團那邊卻因鑫部落建材不行,要求先建窯燒磚,做出合格的建材,才能用來建設風車水車,這無疑就更加拖慢了武器出產的進度。
金長老為防止鑫統領不滿,又責令手下現在就開始學習打鐵,培養大量的鐵匠,總算是把鐵匠的規模提升到了一個可觀的人數,足有好幾十人,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消耗了大量的生鐵,畢竟每個鐵匠都需要一個上百斤重的鐵砧,還需要大量的鐵錘等工具......
鐵質武器的供應數量總算有了點起色,一開始一個星期只能生產一把鐵刀,現在有了那么多生力軍的加入,一周都可以生產上百把鐵刀了,算是個不小的進步。
不過這樣的速度想要裝備整整一萬人的軍隊,仍然是個時間漫長的工程,鑫統領當然不會讓那些好不容易組建起來的軍隊拿著燒火棍打仗,雖然刀造的慢,那就多準備一些長矛和弓箭也是可以的嘛。
前前后后幾個月的時間,等使團那邊幫鑫部落把風車磨坊建起來的時候,鑫統領的一萬大軍也差不多完成了裝備,當然,這個裝備指的是基本武器,鐵矛銅矛最是常見,也有仿造漢部落鐵戟制作成的銅戟銅戈之類的武器,總之長武器很多,畢竟竹島盛產竹子,這個桿材根本就不缺,但是‘高質量’的鐵刀總共也才一兩千的數量,而且都是用連淬火都沒有的鍛打刀具。
等到鑫統領那邊好不容易等風車建成,急忙催促金長老對其進行改造的時候,漢部落這邊的戰爭行動也已經開始了。
部署在崖山郡這里的鑫部落兩個兵團共四千人,是最早完成裝備的一批軍隊,他們基本全員穿著竹片扎甲,戴斗笠盔,其中有一千名裝備鐵刀和木盾的刀盾兵,兩千名裝備槍戟戈的長兵手,還有一千名以牧民為主的弓箭手,另有數量稀少的馬匹,主要用來偵察和傳遞情報、軍令等事宜。
這兩個兵團就竹扎在使團駐地對岸的山林里,那是崖山郡一片緊靠海邊的山林,北側就是和大陸之間的海峽,隔著二十多公里就能到達大陸,東邊和使團隔河對峙,不過他們是‘隱藏’起來的,自認為兵團的位置還沒有被使團發現,獸牙當然也配合的裝作不知道的樣子。
他們一邊在山林里偷偷修建營寨,周圍用木頭和竹子建起了寨墻,挖壕溝,布置陷阱,還在山的另一邊輪流練兵,同時,他們還在靠近海峽一端的懸崖上修建觀察哨,每天每夜不眠不休的觀察著清水河入海口的船只過往情況,記錄著漢部落有多少船只來往使團,來往的次數多久一次。
本來他們以為使團最近還在幫著他們建磚窯,建風車和水車,雙方的關系看起來有所緩和,漢部落應該不會那么快就出兵,但漢部落的行動卻大大的出乎了他們的預料。
......
由三百多艘艦船組成的超大艦隊行駛在漢鑫之間的常用航路上,因為這條航線已經跑了兩年多的原因,漢部落這邊已經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再加上現在正好又是冬季,雖然南方的海濱并不會像漢部落北方那樣寒冷,但沒有颶風和暴雨的時節卻非常適合船只航行。
艦隊在伏波衛海軍的帶領下乘風破浪向著竹島快速前進,整個過程日夜不停,原本一周時間才能跑一趟單程的航路,在艦隊的全速前進下,只用了五天的時間就來到了海峽的通道口,也就是那邊布滿了礁石的地方。
這里是竹島漁部落經常活動的范圍,同時漁部落又是已經投靠了漢部落的勢力,所以這片礁石區自然也就成了漢部落的實際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