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部落愿意盡快從農田撤走,這無疑是兩人最滿意的答案了,七天的時限他們也可以接受,反正剛剛收完今年最后一季糧食,就算想要種糧也得等明年了,他們的底線就是明年開春之前讓漢部落撤出農田,不然他們就得想辦法去開墾荒地了。
不過令他們沒想到的是,漢部落就是占用了幾天空閑的田地而已,居然還主動說愿意做出補償,而且補償的方式竟然是教他們怎么種植稻米!!!
稻米可是好東西啊,聽說那是漢部落的主糧,不僅高產,而且關鍵是好吃,容易吃,對身體也好,使團的人就天天吃那種白色的大米。
他們這個村落因為靠近使團的原因,族老的長子也有幸得到一些使團贈送的去殼大米作為禮物,回家和老爹都嘗過這種陌生的糧食。
竹島是以玉米為主糧,大豆為輔糧的地區,因此吃玉米的歷史非常悠久,玉米高產,雖然不愁填飽肚子,但卻始終有一個困擾,那就是就食困難的問題。
這倒不是說吃玉米很費勁,而是因為玉米它說到底也是雜糧,短期吃一些,或者間斷性的吃一些,對人體還是有好處的,可是吃的時間長了,對牙齒的磨損程度也是非常大的,更別說這些人都是從小啃玉米長大的,能活到像族老這個年紀的老人,基本上滿嘴都是爛牙,再想啃玉米那就真的有心無力了。
想吃肉?那只能看著肉哭,不是沒有,而是嚼不爛啊...最后就只能喝些湯湯水水的了此殘生。
而漢部落的米面卻不一樣,米面都是精糧細糧,不僅營養高,關鍵是容易吃,對牙齒的磨損沒那么嚴重,而且更關鍵的是,聽說米面比玉米更加耐儲存,可以存放好幾年的時間,因此米面一經在竹島出現,就一直是當地人趨之若鶩的仙糧。
雖然使團來的時候給他們帶來了小麥種子和種植方法,他們也成功的種出了小麥,但小麥和稻米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劣勢,首先產量就不高,其次就是小麥如果直接拿來粒食口感并不好,最合適的食用方式就是磨成面粉,然后制作成各種面食食用。
當地這個村的族老最喜歡吃的漢部落食物就是面條,想吃肉了就用鋼刀剁點肉渣做成臊子澆在面條上,呼嚕呼嚕的也不用牙嚼,直接吸溜著就吃了,這才是最適合老年人食用的飯食。
可惜制作面粉需要用石磨,而這東西他們自己又做不了,即便種出了小麥,也只能拿到使團建的那個磨坊里去磨成面粉。
所以和小麥相比之下,稻米這種直接去了殼就能吃的精糧,才是他們大規模種植的首選。
因此聽到薛青窯主動說愿意給他們提供稻種,教他們種植稻米,這如何不讓他們激動?
“敢問這位長使,你說教我們種稻米可是真的?”老頭立刻不敢相信的問道。
“這是當然,我是這次大軍最大一個的軍司馬,這些人都歸我管,我說的話當然作數,族老盡管放心,等打完了這一仗,我們漢部落一定兌現承諾,教你們種植稻米。”薛青窯立刻拍著胸脯對族老父子保證道。
這話說完,身邊的竹樓上也紛紛打開了門窗,許許多多的人影從門窗處探出頭來,男男女女,老弱婦孺,大人小孩都伸著腦袋瞧著這邊,眼睛里不再是恐懼,而是更多的驚喜,好奇,和探尋。
那些種糧的主力青壯男女們甚至還帶著一絲興奮,漢部落居然愿意教他們種植稻米,如何不讓他們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