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住宿,能飲食,還能喂馬換馬,修理車輛,倉庫存儲,甚至還能給各方留言傳信。
別的郡縣哪里有這么熱鬧的地方,而魯光柱也正是憑借著這個四通客棧,把全縣百姓的經濟搞了起來。
既然種糧食不行,那就種菜嗎,山地多那就在山上養雞,守著那么一個官辦客棧,每天招待那么多的顧客,這些肉菜從哪里來,其實都是客棧,也就是官府從百姓手中收購的,百姓光是賣蔬菜,賣雞賣蛋就是一筆不少的收入。
要是有大宗貨物存儲,客棧還會從縣里招募力士去搬運貨物,這樣縣里的百姓還能在農閑的時候弄個零活干,賺點外快收入,山腳下的平地也被開辟出了一塊馬場,魯光柱鼓勵人在這里多種牧草,客棧一樣大批收購,畢竟那些來往的車隊大部分都是要更換或者寄存馬匹的,這樣他們縣的百姓就能再增加一筆收入。
平時客棧里的服務人員,也全從縣里的百姓招,這樣還能提供一些就業崗位。
不夸張的說,光是這一個官營客棧,就把整個縣城的幾千號人養了起來,這一切都是魯光柱的功勞。
當然,更關鍵的是,在物流集散方面,魯光柱也擅長梳理筆記,從沒出過漏洞,再加上他接觸的行商較多,對衛山郡的情況比較了解,羅沖才決定把這個人放到衛山郡當郡守。
但是衛山郡的情況和四通縣區別太大了,四通縣除了客棧的服務行業之外,幾乎沒有什么農業和手工業產出,可衛山郡這邊不同的地方就是,這邊產出極高。
衛山郡人口眾多,常駐人口也有兩萬以上,人口基數大,這生的也就更快,人口增長的勢頭很猛。
農業方面,這邊靠近湖泊,有大量上好的水田,水稻種植面積在整個漢部落都能排上第二,而甜稈高粱這種新興作物的種植面積更是能排得上全部落第一,因為水多,衛山郡這里還能打漁,養殖綠頭野鴨,灰鴨,麻鴨幾種水禽,禽類蛋類產量也很高。
手工業方面,衛山郡的紡織不怎么樣,但是仗著當地高粱主產地的優勢,在制糖和釀酒方面,依然在整個部落排名第一,另外這里還能燒制瓷器,還有各種手工編制品,蘆葦涼席,竹席,草席,笤帚,掃把,全都暢銷整個部落。
交通方面,由于靠近湖泊跟河道,從東薪郡來的煤炭,從湖心島來的玻璃,焦炭,全都要通過這里的碼頭再轉陸運到新鋼郡,可以說的上是漢部落的科技前沿。
湖心島的研究所有什么新的科技產出,總是能夠第一個投放到衛山郡這里來,就拿電石燈來說吧,最先就是在衛山郡這里出現的。
而且因為當地百姓都是云志拉攏過來的原因,所以當地的這些產出幾乎都掌握在親云志的派系手中。
這樣一來,魯光柱這個外來的郡守就顯得很難做了,首先他就對生產型的經濟體系不熟悉,之前的四通縣那頂多算小農養殖和大服務業創收,而這里主要依靠的卻是各種手工業產出,掌握手工業的人不配合,他就很難做。
他剛剛說的什么,‘光柱愚鈍,升任衛山郡郡守以來,工作頗感吃力,幸賴有官署諸位同僚相助,才勉強能夠堅持下來。’
這話表面上是在自謙,同時在為同僚請功,可聽在羅沖的耳朵里就是另一個意思了。
首領啊,我調到這來工作太不好干了,必須要同僚們配合我,我才能勉強堅持下來,這意思他們要是不配合了,我就啥也弄不好了......
這很明顯就是在跟羅沖告狀啊。
云志的勢力在衛山郡已經根深地固了,他的本族就在這里,后來拉攏了那么多的新部落加入進來,幾乎掌管每個產業的氏族里面,云志都讓自己的本族跟他們聯了姻,有了血脈交融,這就是一家子了,大家能不抱團嗎?
這些可都是金吾衛報告給羅沖的,誰家跟誰家結親了,這種消息他們想瞞也瞞不住,羅沖很容易就能分析出他的意圖。
所以想要徹底瓦解云志的勢力,其實也很好辦,繼續拆分他們。
于是就見羅沖開始了他的表演。
從火鍋里撈出一塊雞肉放進自己碗里,羅沖這才笑著鼓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