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其實白屋族的幾個族長都是很想帶著族人去的,但也要考慮現實問題,因為他們不可能拋棄現有的一切,全都跟著游伏去打工,他們有田地和小孩,房屋和領地,很多東西都要考慮。
這個事情一時半會兒是商量不出來的,好在游伏也不著急,單是雙方互相學習種植技術這個事情就要好幾天的時間,于是乎,游伏帶來的那些人每天都在教著白屋族如何種植玉米,如何縫制衣服鞋子,如何養殖羊群。
與此同時,白屋族的那幾個族長也常常召集各自的族人,和大家討論關于給漢部落打工,建房子換錢的事情,只要有了漢部落的錢,大家就能買到更多的好東西,白屋族的百姓當然是心動的,那么既然確定了要去打工這個基本原則,接下來怎么去,去多少人,就容易解決了。
幾個族長向游伏提出了種種問題,如去的人住在哪里,如果白屋族的男女都去了,家里的孩子能不能也帶過去,如果孩子去了,該怎么照顧這些孩子等等,游伏也一一做出應答,最后雙方商定的結果如下。
先派出一百五十人跟著游伏他們過去探探路,一百個青壯男子,五十個青壯女子,現在那里還是一片大空地,什么都沒有,去的人再多也沒什么用處,連住的地方都沒有,所以一百五十足以。
等將來這些人確定打工這個事情可行之后,再酌情增加勞工的投入,具體的事情,還要后期再根據實際情況來定。
游伏對此也沒什么意見,他非常清楚想要一次性把白屋族整個部落的人都忽悠過去,那是不可能的,只要他能讓先期過去的那一百五十人見到好處,后面的人就不會不來。
雙方商定好細節后,游伏一直帶著隊伍在白屋族住到了玉米播種完畢,而且都已經發芽出苗之后,等白屋族的土豆也全都種完,他才帶著隊伍開始啟程,前往新設‘啟安郡’的地盤。
承康郡就是更西邊,挨著瀏陽河河岸的那個新郡,啟安郡則是靠著煤礦的這個,它的具體位置位于煤礦發現地與白屋族的領地中間,還要稍微靠著白屋族一點,之所以選在這里,也是主要考慮到為了方便吸收白屋族而來的。
等到臨出發的時候,兩邊的隊伍也選好了,游伏來的時候是一百人的隊伍,等走的時候特意留下了一個十人小隊,就是當初發現白屋族的第十六探索隊,主要負責和游伏那邊的聯絡,并負責繼續教白屋族種玉米,做衣服鞋子,養殖牲畜等技術。
白屋族這邊也從五個氏族分別選出了三十人,一共湊了一百五十人,由兩個年輕一點,都是二十多歲的青壯派族長擔任領隊,分別是二十六歲的古氏族長古計,和二十八歲的田氏族長田洪。
隊伍出發的時候,游伏也立刻向回傳出消息,用飛鷹傳書告訴羅沖這邊的進展,通知首領自己已經說服了白屋族過來打工,另一邊又派出快馬,前往承康郡那邊的臨時營地,告訴他們派遣一部分工匠,還有糧食,以及各種建設所需的工具。
等兩天后游伏帶領隊伍抵達啟安郡這片地方的時候,白屋族部落的族長古計就說道。
“這個地方我曾經來過,我年少時跟隨族人打獵來過這個地方,這里用作居住確實不錯,在日出的方向有一片森林,那里不僅能夠采集到食物,還能獲得木柴。
“日盛方向有一條河流,可以提供飲水,河的兩岸土地平坦肥沃,適合種植糧食,背靠日光走上一天的路程,那里還有石山,可以采集石頭制作工具,在這里建一個部落居住,非常的合適。
“我以前還想過,等什么時候白屋部落的人要是繁衍的太多了,原本的部落住不下的時候,我們就往這里遷徙,沒想到居然被你們找到了!”古計有些感概的說道。